2016年12月7日下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产品设计系叶双贵老师的艺术展“叶双贵当代艺术教育之路展——‘苹果’的另一种吃法”在上海虹桥世贸商城开幕。展览由王林策展,DETT蒲公英教育智库主办。来自艺术界、文化界的众多嘉宾学者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叶双贵老师于1985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景德镇陶瓷大学),学习美术与设计,期间受八五思潮与现代艺术影响,开始学习、创作、探索、实验现当代艺术。正值改革开放之际,全球跨国资本涌入,以消费为主要形式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面貌及社会结构。在此时代背景下,叶双贵创作了以国际品牌符号为载体,人的局部形态为象征符号的“苹果”、“耐克”等“品牌”大餐系列作品,反思人类文化(亚当夏娃偷吃禁果)、科技(牛顿与乔布斯)、国际化对我们本土文化及生活的改变。
“果实大餐”系列展品
观众与作品互动
每个“小苹果”以苹果公司的标志形态为基本单元,结合不同形态手的造型构成,不同学生作品组合而成的“大苹果”也以苹果公司标志呈现。作品选用苹果公司的标志和手等其他形态的组合并非随意,苹果公司是美国以电子科技产品为核心业务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如今,在不同肤色的人手中,在不同文化的地域,在不同风情的国家,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出自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将彼此相连,看到macbook笔记本电脑的快速运转,听到iPod音乐播放器的缤纷旋律,苹果公司的标志已成为高科技的标志、美国文化蔓延和渗透的标志。“小苹果”中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手”正是不同肤色的人种,不同地域文化的体现,也是人类的代表。“大苹果”中鱼、树、石、木等形态也正是自然和原始的象征。“果实大餐”所要传达的正是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地方文化与其他当地地域文化的冲突,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与处于这个时代下的人本身的冲突以及科技大生产、工业化与自然的冲突。
叶双贵老师的开放课堂
从观念启发到作品构思、从个体表达到集体组合、从图形规定到内容演绎、从局部放大到整体拼合,学生真正体会到师生平等,创作自由的好处。在叶双贵老师看来,艺术人才的育成并不等于就是个性自发与天然生长。作为专业艺术教育,还应有相应的知识、修养、技术、感觉感受的综合训练与通融培育,方能对思维智慧、感悟能力、完成水平等等方面实有提升,其重中之重乃是在因材施教中因势利导,顺势作为,让那些真正有创造力的独立个性得以充分发挥,自由生长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