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规律的变革是教育发展的源泉
德州市教育局局长 张书鹏
看似“偶然”的现象“扎堆”出现,其背后必定蕴含着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必然”。由此观察发生在宋官屯联合小学的成长“现象”,我们似乎也能很快触摸到其背后的根本,他们发自内心的教育情怀,热烈而富于理性的探索以及自组织成长,最终聚焦为每一所学校对自我成长的无限“信任”。
五所学校,基础差不多都是一穷二白,散、慢、怨曾经是他们迷茫和无奈的标签,抱团之后,却异彩纷呈、百花齐放,根在哪里?是引领、是合作、是平台、是分享、是创新、是激情、是个性?或者还有其他。这里叙述的每个故事,都来源于管理现场的领悟,发人深思;这些故事呈现了联合小学发展的轨迹,彰显了选择的智慧;广阔的展示平台、多元的研修方式、开放的教育行走、深植的专业根基,都通过宋官屯联合小学校长、老师们的实践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生机勃发的画卷。
实践证明,改革和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出建设全市教育新高地的目标,核心是要做深化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校长职级制、教师绩效工资、班主任管理改革、城乡教师交流这些触及校长、教师根本利益的改革已经在开发区启动,并显现出积极效果。开发区推行联合小学的管理举措也是一项改革,宋官屯联合小学的发展是开发区也是全市教育发展的个案,如同萌芽的种子已然顶开坚硬厚重的泥土,它也许稚嫩,却足以让我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曾经,我市教育资源不均衡引发择校现象,这不仅让家长们徒增困扰,蜂拥而至的学生也让优秀学校应接不暇,“优质生源流失——师生思想懈怠——市民不认可”的恶性循环更让不少地处偏僻的学校头疼不已。如何才能促进区域教育的齐头并进,让所有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外地很多成功案例证明,除了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外,创新管理策略,全面优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促进相对薄弱学校跨越式发展无疑是一剂良药。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重任在肩的教育界更要不断开拓创新,符合时代更新的需求,满足市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2012年7月23日,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基于现实展开大胆探索,决定以学区优质校为龙头,与本辖区学校抱团,组成联合小学。宋官屯街道以德开小学为中心成立了宋官屯联合小学,将付庄小学、曹村小学、沙王小学和段庄小学纳入其中,共谋发展新路。经过严格的选聘程序,德开小学校长孟杰被任命为联合小学总校长。“抱团取暖”后,各校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相较联合校成立之初德开小学的一枝独秀,如今共属一所联合校的五所学校,已是和而不同、百花齐放。以教学质量为例,在成立联合校以前,除付庄、沙王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较好以外,曹村、段庄小学一直都处于全区中游以下。成立联合校以后,这几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均排在全区前列,德开小学、曹村小学更是名列前茅。
1 在积极探索中前进 学区管理实现“公转”与“自转”
宋官屯联合小学由五所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小学组合而成,地理位置、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办学理念均有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原隶属于宋官屯办事处。“当时,面对复杂的现状,又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如何进行顶层设计,成为联合小学成立之初亟待解决的问题。”经多方调研,总校长孟杰为联合小学定下两个核心发展基调,一是成立“学区管理共同体”,二是成立“学区教师成长共同体”。
联合小学的设立目的是通过资源共享、管理输出、师资交流、智慧分享等形式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进而缓解择校矛盾,促进共同发展;每个学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又各自需要发扬本校优势、形成特色。鉴于此,联合小学形成了“总校主管、自主办学、突出特色、品牌立校”的管理模式,构建了“公转”与“自转”的管理结构。
以中心校德开小学为核心,联合小学形成八大中心并行负责的管理思路,各校八大中心自成体系,在职能范围内实行“自转”,同时围绕本校中心工作进行“公转”。同时,各校的八大中心又围绕联合小学的理念体系进行“公转”。每个中心随时会成为联合校工作的“中心”,也同时辅助别的中心完成工作,哪个中心不转或转慢都会影响本校乃至联合校的运转。
八大管理中心分别是教学指导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师德建设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安全保障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和行政协调中心,各中心职责明确又相互支持,并采用项目化管理方式,每学期都会拿出大概计划,包括核心工作、预期效果等。
2 学校之间互通有无 教师成长众志成城
联合小学运转的核心是联合,不是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而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使优质学校在充分发挥辐射作用的同时,能够向新的高度攀升,并使五所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都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优质学校的水平,既着眼于均衡发展又立足于提升质量。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是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学区教师成长共同体即由教学指导中心、教育科研中心、师德建设中心等部门力量介入的教研、培训、科研等多位一体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联合小学以德开小学名师成长俱乐部为基础,开展宋官屯学区教师发展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实践。2014年2月26日,德开小学“名师俱乐部”正式启动,实现了教师自动自发成长。在德开小学的带动下,各校结成“教师成长共同体”,使校际教师交流真正“活”起来。通过每年开展系列达标活动,让全体教师参与其中,苦练内功;联合校以课题研究为渠道,引导各校根据本校实际进行专题研究。几年来,联合校共申报省级规划课题21项,有10项成功立项,申报中国教育学会课题14项全部立项,申报市级规划课题26项全部立项;几年来,联合校教学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常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每个教师的研究课都经历了“个人精备-集体研备-课堂执教-集体评改-同课异构-集体评改”的循环教研模式,真正实现了相互影响、共同提高的目的。
3 各校求同存异 因地制宜建构“一校一品”
作为总校长,孟杰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一般的管理者都在用绝大部分时间研究如何管理别人,而聪明的领导往往会拿出相当的精力谋划管理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基于此,他把自己的职能定位为“引领和服务”,先发展好德开小学、做好自己,为联合校的发展竖起旗子,再着力解决各校的问题、困难,真正俯下身子、拿出行动。“宋官屯虽地处主城区,但几所学校都是农村学校,基于此,我们全面实施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师生换装工程、普通话推广工程、美丽校园工程、高效课堂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平安校园建设工程七大工程,随着各项工程的开展、落地,各校的管理水平和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质的飞跃。”孟杰同时指出,各校因发展历史、周边环境各不相同,应实现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帮助基础薄弱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是使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