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一词其实由多层含义和目的,或“对物描写”、或“移生物质”、或“写形而悦影”等等,总之是向自然学习,但重要的是是否基于一种自觉。
在信息化和图像化时代,自觉的写生似乎在远离我们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不重视历史经验,不重视感受,甚至胡编乱造的情形屡见不鲜。当然,写生与制作不是一种直接的、唯一的关系,尤其是艺术价值和观念的多元化和多样化,情境得当。写生只是一种经验,一种宝贵的经验。即师法万物,以自然和生活的生成变化为师,按照创造世界的规律创造艺术。在这个意义上,写生永远是画家、艺术家一生的课题。
此次,由广州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基础部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基础部共同举办的写生学术交流活动,分别在广西大新明仕村(2017年1月1-6日)和广东台山(2017年1月8-13日)进行,广州美术学院和广西艺术学院共有三十多位老师及学生参加了此次的写生活动,历时十二天,共绘制了一百五十多张作品。
在当下多元的大文化背景下,当代艺术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图像特征,在这些作品中,既有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体现当下人民的生存状态、精神生活的思考。
本次活动在广西大新明仕村和广东台山南村进行,两个地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有很大的不同,广西大新明仕村地处中国与越南的边界上,当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的红土地常年种满甘蔗,风景秀美。而广东台山南村一代则是毗邻港澳,南临南海,有"全国第一侨乡"的美誉、南村一带的老村落碉楼林立,民居井然有序,民风淳朴。
两广美院艺术家的现场写生,是站在两种文化背景下,探究共同地域文化、个性语言中的美术特征,是对绘画“地域性”、“当代性”的思考和尝试。
广东、广西山水相连,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血缘关系,两广美术院校艺术家、教员的相互沟通交流有利于增进各自的自然环境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美术创作与教学,促进两广的艺术创作从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有效地利用各自的地域资源,进行合理运用,整体优化、系列组合,并使之转化为美术创作和美术课程的资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