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泽民拍摄的未修缮前的阳平会馆戏楼
阳平会馆戏楼后台院门的对联
多年前,彭泽民在寻访北京的会馆
彭泽民是北京著名的民间“会馆达人”,熟悉的人常叫他“老彭”,老彭是标准的南城老北京人,从小吃着焦圈喝着豆汁长大的,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点“较真儿”,什么事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把事情弄明白誓不罢休。
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彭接触到北京的会馆,他的这股子“较真儿”的劲头就全用在对会馆的考证上了。多年来走街串巷,四处寻访,几乎走遍四九城的会馆,老彭一不留神竟然成了“草根专家”、“会馆达人”。
在北京,研究会馆文化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专家学者,老彭却凭着详实的考证另辟蹊径,挖掘出不少北京会馆背后被遗忘的往事。
潘家园淘宝淘成了会馆迷
和老彭约着见面聊天,他带来一个不小的拉杆包,打开一看,好多厚厚的档案夹,共有七八大本,里面都是他拍摄整理的北京会馆照片资料,每一本里的照片都仔细编号,旁边写着地址和介绍。这些年老彭寻访近三百处会馆,走访了很多老人,也听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关于会馆的故事。
老彭喜欢听故事,也善于讲故事。说起讲故事,老彭还因此挨过单位领导的批评。那是1992年前后,老彭在北京一家出租汽车培训学校工作,为司机培训北京的地理交通知识。为了完成这个工作,老彭开始奔大大小小的胡同去做实地踏勘,还时不时扎进“京味书屋”去翻找新老北京的地理图。“我觉着出租司机不光要认路,把乘客带到想去的地方,还要把北京的历史文化介绍给乘客。”老彭的培训课特别受“的哥”、“的姐”的欢迎,因为课上他不仅讲道路交通,还介绍了北京各处犄角旮旯的胡同、庙宇和人文景观,既富情趣又便于记忆,没想到却被领导批评为“不务正业”,“跑题儿”。
就是从这时候起,老彭开始对北京的历史文化萌发了兴趣,他才知道原来自己住的槐柏树街市府大院宿舍是原来广西会馆的义园,经常去逛的宣武公园是浙江、江苏会馆的义园,他开始从自己生活的地方寻找北京的历史,经常到旧书店、潘家园旧货市场淘宝,竟淘出了名,如今他的网名就叫“潘家园老彭”。
老彭还真在潘家园淘到了宝,说起这事,他特别得意。有一回,他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一个小摊儿上发现了一沓文字材料,大约有一尺多高,有上千页。老彭翻了翻,是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各驻京会馆向政府部门移交的财产清册。1956年到1957年间,北京的会馆全部转为公有,房产和物品都移交给民政局和房管局,这本清册可以说是北京会馆留下的最后面貌,不但房产,连一双雨鞋、一把算盘都记录在案。老彭立刻意识到这是研究北京会馆文化难得的资料,于是狠了狠心,几经讨价还价,花了500多元钱将它们买了下来。这件事后来引起北京市档案馆和云、黔、粤、桂、湘等省区文物部门的重视,找上门来向老彭了解情况。原来,1949年后驻京会馆的原始档案到现在只留下了4份,老彭手中的这一份是其中之一。就是这份资料,勾起了老彭研究北京会馆历史的浓厚兴趣。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