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学 > 历史 >

毛泽东曾将方志敏与文天祥相提并论

2017-07-28 08:24:53 网络
副标题#e#

本文原载于《福建党史月刊》,未经杂志授权,请勿转载

方志敏(1899—1935),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出生在江西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聪慧而好学,曾在南昌求学,上海谋职,经历过现代文明的陶冶、血与火斗争的洗礼。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12月,与邵式平、黄道等领导了弋阳、横峰一带农民的武装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

1934年11月初,以红七军团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到达闽浙皖赣边区,与红十军组成红十军团,方志敏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他奉命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向皖南进发,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月余,折回赣北,被七倍于己的敌军重重围困在怀玉山区。方志敏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了接应后续部队,他冒着雨雪和危险,复入重围,寻找部队,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被叛徒出卖,于1935年1月29日在江西玉山县被俘而身陷囹圄。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种种酷刑,他始终坚守党的秘密,坚贞不屈。8月6日黎明前夕,方志敏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于南昌市郊外下沙窝,英勇就义,时年36岁。

在狱中,他忍着病痛和敌人酷刑在短短的半年中先后撰写出《可爱的中国》《死——共产主义的殉道者的记述》《清贫》《狱中纪实》《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等12篇文稿和信件,计约13万余字的珍贵手迹留传于世。他的遗作堪称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成为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财富。

方志敏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面对苦难多舛的祖国,无论艰难困苦、艰途险阻,都义无反顾、秉志直行,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他是一位令人钦佩和敬仰的相当有知识、有策略、有理想的农民运动领袖。他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创造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16字战略要诀。在苏区创造了股份制,发行了股票;创造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创造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创造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他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曾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他创建的苏区被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和“苏维埃模范省”。

英烈虽逝,精神永存。一直以来,党中央对方志敏同志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党的多位著名领导人时有诗作、题词来深情咏赞他纪念他,人民永远铭记和怀念他!

(一)

方志敏英勇牺牲后,他的英雄事迹很快在国内外得到传播。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公开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首次把为救国而捐躯的方志敏列为民族英雄。

据邵式平的纪念文章记载:1935年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当方志敏牺牲的消息传到大会时,“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为之起立(默哀)致敬,风暴一般长期的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共中央代表在大会报告中说:“中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总司令……方志敏同志的肉体虽被摧残了,但方志敏同志抗日救国的精神,将如日月经天,江河亘地而永垂不朽。”

方志敏就义三个月后,中国共产党在法国巴黎创办的《救国时报》(中文版)全文发表了方志敏写的《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和《我们临死前的话》。1936年1月29日,《救国时报》以整版篇幅纪念方志敏被捕一周年,发表了《民族英雄方志敏传》。

1937年1月24日,在延安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第122期,整期辟为“纪念民族英雄方志敏专号”,收录了方志敏两篇狱中遗著和三篇纪念文章,其中一篇是他的亲密战友邵式平撰写的《纪念我们的领袖民族英雄方志敏同志》,生动充分地描述了方志敏的英雄业绩。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方志敏的狱中文稿不断被国内报刊登载,他留下的那段气贯长虹的临终格言传遍大江南北,响彻长城内外,曾无数次感动中国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的信仰,那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些文稿的发表,比方志敏被俘或被杀更具有爆炸性,不仅是苏区的人民,而且包括白区的人民甚至是外国人,都从文稿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相反地,国民党反动派却不得不四处手忙脚乱、诚惶诚恐地严厉查禁这些报刊。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