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一共生有六个儿子:除长子刘据外,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其余依次为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少子刘弗陵。“巫蛊之祸”使太子刘据死于非命后,皇位继承人出现了空缺。
此时,刘旦认为按照顺序应该轮到自己,便上书汉武帝,表示自己愿意进京宿卫,呆在汉武帝身边,想以此讨得父亲的欢心,进而被立为太子。没想到,汉武帝看穿了他的图谋,竟杀掉他的使者,还削掉了三个县的封地。刘胥平素喜好游乐,行为举止不端,也没被汉武帝看中。刘髆的舅舅贰师将军李广利串通丞相刘屈氂想立刘髆为太子,结果刘屈氂被腰斩、李家遭灭族,刘髆不久也去世了。这样一来,剩下的就是年幼的小儿子刘弗陵了。
汉武帝内心是非常喜欢刘弗陵的,也想立他为太子,却迟迟犹豫不决。原来,汉武帝考虑刘弗陵还年幼,而他的母亲钩弋夫人也还年轻。一旦刘弗陵继位,钩弋夫人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很有可能重演汉朝初年吕氏专权的悲剧。
于是,汉武帝一方面委派自己所信任的大臣霍光去辅佐刘弗陵;另一方面,下令将钩弋夫人赐死。据说,钩弋夫人死的时候暴风扬尘,大家都觉得这种立其子、杀其母的做法不可思议,汉武帝自己也感到内疚。
杀死钩弋夫人的次年春天,汉武帝病重,宣布立年仅8岁的刘弗陵为太子,命霍光等辅佐。不久,汉武帝去世,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汉昭帝追封钩弋夫人为皇太后,并为她修建云陵。
汉武帝“立其子,杀其母”的做法,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先例。虽然此后汉朝历代帝王没有沿袭这一做法,但后来的北魏王朝将其作为一项制度确立下来。始作俑者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史书记载,拓跋珪决定立长子拓跋嗣为太子,并告知他“杀死你的母亲刘贵人,是为国家长久之计”。拓跋嗣只是十几岁的孩子,无法接受这样残酷的事实,天天伤心痛哭,惹得拓跋珪大怒。拓跋嗣见事情不妙,赶紧逃了出去。据说,拓跋珪因此想另立清河王拓跋绍为太子,但又必须杀死他的母亲贺夫人。于是,就找了一个借口,将贺夫人囚禁起来,准备杀掉。贺夫人送出密信要拓跋绍来救她。不久,拓跋绍纠集一帮人,潜入宫中,竟杀死了拓跋珪。拓跋嗣得知后,在大臣的帮助下,又杀掉了拓跋绍与贺夫人,登基当了皇帝。
拓跋嗣虽然不赞同立其子、杀其母的做法,但也不敢公然违背。他立拓跋焘为太子,却并没有立即杀死他的母亲杜氏,但杜氏最终还是死在了拓跋焘登基前。此后,“子立母死”就成为一项制度。这项残酷的、非人性的制度,目的是为了防止所谓的太后干政。但颇具嘲讽意味的是,北魏王朝在历史上是太后干政最为厉害的。因为太子的生母被赐死后,往往由保母来抚育成长。太子即位后,念其呵护养育之恩,都尊其为保太后甚至皇太后,依旧存在太后干预朝政的隐患。
北魏延昌四年,元诩被立为太子,按规矩应将其母胡充华处死,但皇帝力排众议,断然废止了“子立母死”这一制度。第二年,元恪去世,年仅6岁的元诩继位,胡充华以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她独断专行,荒淫奢靡,甚至毒死了元诩,激化了各方面矛盾。之后,北魏王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