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0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起的首个海外文物修缮项目“中国北洋水师英国墓地修缮项目”在英国纽卡斯尔市的圣约翰墓园正式开工。为何中国北洋水师会有人埋葬在英国?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曲折故事。随着记录近代中国海军首次走向世界的《西行日记》(岳麓书社2016年版,《走向世界丛书》之一)的出版,揭开了这一鲜为人知的内幕。
赴英接舰
光绪六年(1880年)十一月,正在大力筹办海防、兴建新式海军的清朝作出决定,派遣自己的官兵赴英国接收订购的军舰。此前,中国在外购买的军舰,都是花重金雇佣洋人驾驶回华。此次为节省经费,也为增加海军官兵海外“游历涉练”起见,经李鸿章上奏,派出了由北洋水师督操提督丁汝昌所率领的224人的接舰部队,前往英国纽卡斯尔(书中称之为“纽克所”),将在阿姆斯特朗公司订造的两艘巡洋舰“超勇”和“扬威”接收回国。池仲祐作为一名“文案”,全程参与其事,后写成《西行日记》。此书是对近代中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赴外国接收军舰最完整、最全面的记录,也是近代中国海军首次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
接舰部队的行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光绪六年十一月初五接舰部队集结天津,到光绪七年四月初三“海琛”号驶达目的地纽卡斯尔,约五个月;二是在纽卡斯尔等待接舰,直到离开(七月十五日),约三个半月;三是“超勇”、“扬威”两舰启程回华,抵天津大沽,李鸿章验收(十月初一),大约三个半月(含闰七月)。
十一月初五,接舰部队在天津登上招商局“丰顺”轮船启行。初九抵达上海,定制军衣及旗帜。
光绪七年一月二十九日,接舰部队在上海换乘招商局“海琛”号轮船启行。淞江各兵船、炮台皆升旗发炮欢送。沿途经过厦门、香港、新加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等地。三月二十四日,在雨雪交加中抵达伦敦港,遥望“岸边灯光燎亮,联络数里”,官兵兴奋心情可以想见。
三月二十六日午后,去参观定制的“超勇”、“扬威”舰,但两舰还未完成,只得仍驻“海琛”船上。次日,先期到达英国的丁汝昌到船。此后全体官兵“早晚站班点名”、“各执事按日办公,如兵船”,可见丁汝昌治军严明。
四月初三日接舰部队抵达目的地纽卡斯尔,至此赴英航程顺利结束。
友好交往
在纽卡斯尔等待接舰期间,接舰部队与当地民众、政府官员密切交往,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留下了中英友好的一段佳话。
中国海军官兵的到来,受到了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到“海琛”船上参观的士女络绎不绝,“甚有不相识而以物及影相赠者”。
鉴于上船参观者太多,六月初三日起,规定每天只准许本地40人上船参观,凭票登船。十日因有“颠妇人到船”,以后连本地人也不准上船游览。
在纽卡斯尔,在当地友人的介绍下,作者下到了数百米深的煤矿进行开采,获得了极为难得的体验。他还参观了一处贵族私宅,对贵族的生活、居住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摹,这或许是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历程中惟一可以见到的此类记录。
四月二十日,纽卡斯尔市政府邀请接舰部队官兵上岸观看马戏,当地民众“沿途观者,肩摩肘掣,拥挤不开,土人各以手挥帽作礼”,可谓盛况空前。
五月十三日,是火车发明者史蒂文森(书中称之为“实提生顺”)百岁寿诞,纽卡斯尔市政府举行大型宴会,丁汝昌、林泰曾等人受邀出席,市长致祝酒词,林泰曾用流利的英语致答谢词,感谢当地人民的热情款待,希望英中两国“永相和睦,无忘旧好”,并表示史蒂文森所发明的火车必将在中国“大获其利”。次日当地报纸作了报道,赞扬林泰曾“词令之善,音调之纯,诚所罕见”。
作为年轻的海军军官,作者与纽卡斯尔少女意腻、意楣等人交往颇深,双方互相写信,寄赠礼物,一起出游,彼此熟悉的程度,甚至连意腻家养的鹦鹉都能“屡呼余名矣”。这使得此番西行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次异国的浪漫之旅。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