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周钧: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现代应用

2017-01-17 22:25:46 
副标题#e#

  编者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于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色彩学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发言,体现出当代色彩研究的多维视角与丰富维度,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为了进一步分享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推介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营造传统色彩研究的学术氛围,本微信平台将在近期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在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敬请关注!

  【嘉宾简介 · 周钧】

  中国流行色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原镇江市纺织工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色彩卷》编委,《纺织报告》编委,北京服装学院色彩中心顾问,高级工程师。从事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研究,流行色彩研究,色彩设计研究40余年,数十篇色彩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内外著名期刊。美国VAN NOSTRAND REINHOLD1990年出版的《THE COLOR COMPENDIUM》(色彩纲要)31名撰稿者中唯一中国撰稿人,撰写中国从传统色彩部分。有色彩论著《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中国传统色彩色彩文化研究与探索》以及英文版论著《THE COLOR LANGUAGE IN CHINA》。

  发言原文

  1.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现代色彩原理的关联。

  在人类社会进化、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从二百万年前龙骨洞“巫山猿人”起源到“山顶洞人”原始审美观的萌芽,充分表明:由于火的应用,促进了原始人类由生食变为熟食,使人类进化里程和人类的大脑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正如德国政治家、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认为:“摩擦生火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中国原始人类通过对火光的使用,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步认识色彩、了解色彩自然现象,并将色彩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原始人类的图腾崇拜活动,为氏族图腾文化的产生和象形文字的起源,奠定了色彩语言的视觉形象基础。古代象形文字“火”的创造,其形态就是表达古代中国人通过“火”认识色彩、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概括和结晶;好似一把熊熊燃烧的烈火,随着火势的提高和扩大,会呈现出不同温度的不同色光——红色光、黄色光、白色光、蓝色光直至黑色灰烬。

  古代中国人对色彩现象的研究和探索,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以彩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创始的基石。彩陶器皿的用色,主要采用铁红、朱砂等天然矿物生成的赤红色,炭黑(燃烧的灰烬)、黑锰矿石(Mn3O4)生成的黑色,以及石黄、雌黄矿石生成的土黄色。因此,古人将“赤、黑、黄”三色合称为“三彩”,这是最早的中国传统色彩的雏形。商周时期青铜器文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自然界天然颜料和色彩现象的认识和应用。商周朝使用的矿物颜料、染料有:用蓝铜矿石粉末制作的石青、大青、扁青等颜色,用赤铁矿石粉末制作的赭红色,采自朱砂(硫化汞)的朱红色;用锡粉(铅白)制作的白色,以及石黄、雌黄(硫化砷)和黑色的氧化锰、松烟、碳黑等。人们还从植物的根、茎、花朵、叶、果实中提取液汁,作为颜料和染料。例如从蓝草、茜草、栀子、皂斗等植物中提取的液汁,可染出蓝、红、黄、黑等不同程度的颜色。如《礼记•月令》中“令民毋艾蓝以染”的记载,就是有关用蓝草染色织物。这些丰富多彩的颜料和染料,说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传统色彩已从“三彩”(赤、黄、黑)的雏形,扩展为“赤、黄、青、黑、白”的中国传统色彩“五色”基本体系;同时古代“五色”理论的框架也已基本构成,为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政治、经济和物质的基础。

  纵观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的中国传统色彩“三彩”的雏形,到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色彩“五色”体系的基本形成,以及至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七彩”和“九彩”色彩应用体系的变化与发展;前后大约经历了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建立和完善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五色”原理和色彩应用体系。此外,古代中国人在研究、探索色彩现象与概念,以及光与色彩相互关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感悟和探索,并取得理论成果。如儒学创始者孔子在《论语》中首次提出光与视觉的关系,他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就字面解释“瞽”是瞎子、盲人。这是中国学者最早对光与色彩关系的论述。

  在探索光与色彩相互的关系同时,古代中国人从复杂的色彩自然现象当中,将色彩归为五种基本色:赤、黄、青、黑、白。在历史文献《周礼》记载中,第一次提出“五色” 的概念。从周朝起,古代人把“赤、黄、青”三色称为彩(即现代色彩理论的有彩色系),将白、黑称为色(即现代色彩理论的无彩色系)。这五种颜色列为“正色”(即现代色彩理论的红、黄、蓝三原色和全色光的白、无光的黑),其他的颜色统称为“间色”(即现代色彩理论的二次色、三次色)。

  现代色彩原理起源于欧洲艺术家、物理学家、科学家的探索和研究。著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认为:“黄、绿、蓝、红四种色以及白色、黑色是基本色彩。其它颜色都可以从六种颜色中调合出来。”英国科学家布列略特发现:红、黄、蓝三种颜料,依据一定的比例混合,能够调和出可以产生近似牛顿光谱中的各种色彩,他提出“红、黄、蓝”三原色的理论。依据上述中外文献记载和理论阐述,古代商周时期形成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赤、黄、青、黑、白”五色体系中的“赤、黄、青”的三种“正色” 与英国科学家布列略特的“红、黄、蓝”三原色理论是相同的。而古代中国人认识和发现色彩三原色的原理早于英国科学家布列略特的三原色理论大约三千年之久。

  十七世纪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1666年,做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光与色彩”的科学实验,他将一束太阳白光从门的细缝引入暗室,在太阳白光照射的通路上放置一个三棱镜,光波产生折射,折射的光出现在白的屏幕上,展现出彩虹一样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美丽色带,他又将红、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光通过聚光镜混合,重新出现白光。这就是著名的牛顿七色定律。牛顿七色定律为现代色彩原理奠定了科学的实验论证。而根据历史文献《说文》、《释名·释采帛》记载:丝绸染色的“七綵”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种色谱。这是古代中国人通过从商周至秦汉时期长期色彩应用经验积累的研究成果,与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七色定律研究是完全一致的;但是古代中国人的“七綵”应用研究成果,比牛顿的七色定律的发现,要早于一千七百多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