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江宏伟:精华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

2017-01-17 23:40:37 

  李:现代关于艺术的定义比较多元,那么在这种语境下,你能否描绘一下当下艺术创作应该具备的心理状态?

  江: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么多元,审美标准还是比较单一,基本还是在一种单一的样式上追求技法的熟练性。现在的人,辛辛苦苦以为造型能力变强了,技术熟练了,人家却认为你过时了,新的产品出现了,价值观念改变了。所以现在学生的精神压力比较大,看似活跃在一种多元的艺术状态中,其实反面就是茫然。那么这时他更需要的是鼓励,不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方式,而是在一个纷扰的社会里能够关注一个艺术视角,使自己的精神得到慰藉,使之在进行艺术投入的时候至少可以忘掉一切功利的诱惑与烦恼。这并不是说你不可以有雄心,但是它的底线应该是你心灵的需要,你的心灵需要不是古代的,也不是别人的,你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心灵寓言,那才是你能够独立从事艺术的起点。

江宏伟:精华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

  我认为艺术家是独立的,我认为假如他想继续画下去,他就要跟现在很多热门的套路相反。公众是朝秦暮楚的风情女子,她随时都会走开。最近很多人都在关注新工笔画,什么原因?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间就不会有人来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大家发现这个新工笔既适合现代又保持了传统的作画方式,所以才会关注它。有很多个人的这种行为是建立在一个潜意识的时代体制上的,我讲的是潜意识,是不自觉的。这种时代的潮流有两种,一种是时代的典型符号,还有一种是在时代背后产生的一种创造。我觉得艺术史,它所关注的永远是两类人,一类是时代里的弄潮儿,一类是时代里的偏僻者。像石鲁、陈逸飞属于前者,后者如夏尔丹,他的作品就很平民化,少了以前的神性、文学性,这就是一种非常安详艺术意境。莫兰迪也是这样,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面,摆弄一些瓶瓶罐罐就进入美术史了。那这个标准是先有人物才有美术史,我认为历史是现象的总结,不能说是我是为了进入历史才来搞二次世界大战。

江宏伟:精华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

风休一色静

  李:我读过你在一篇文章里谈到对传统的看法,多有惊人之语,在教学中你是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对待传统的?

  江:就像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物质,一个叫细胞,一个叫晶体。细胞一直是处于活跃状态的,而这个晶体却是固定的。细胞有它的分裂、分化和成长,而晶体,基本上是稳定的。这就使我想到绘画教学里面的一个问题,我们常常归纳前辈画家的经验,一旦将之归纳以后,它就是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就是所谓的传统。而处于个体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却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的生命体验与成长轨迹,学习艺术的关键就是看你能否将个人体验与前辈经验吻合起来。

  比如我们谈到传统的问题,中国画绕不过传统观,但是这个传统怎么解释?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认为对某些作品是不需要一开始就达到某个程度。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有很多东西的成立是有它特定的文化情境,历史上优秀的作品,最后被看到的都是它的精华,但是这个精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所以,我们看古代作品的优点可以理解它的样式,理解它的表现手段,也可以把它理解成某种体悟。但是,它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体悟?这是离不开它的本质的,因为千千万万的人都在玩同一个花样的时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毫无意义的。

江宏伟:精华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

梅竹双雀

  李:传统是历史的,艺术是当代的。

  江: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观念越弱,其思想的自由度就越大,像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还有民国都是如此。一旦国家完全统一以后,他在秩序和自由二者之间,肯定会选择秩序。传统的精华是经过历史选择的,有过昔日的辉煌,这个精华是不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我们这样做是否真的就能实现?谁都不会来讨论这个问题。

  再说,讲传统的人未必一定懂得传统,很多人只是将偏爱当作传统。在我学画的这么多年间,传统就变过好几次,连环画时代认为传统的是陈老莲,《清明上河图》;讲求生活和艺术的时候就是石涛、董其昌;等到改革开放的时候就是米友仁、龚贤、金农,因为其图式感强;后来研究塞尚、研究后印象派的时候,又谈到了董其昌;而现在恰恰却是王原祁。所以我认为对待传统就像对待老祖宗,要尊重,但总有人一直拿着老祖宗来压你就不成了。我认为老祖宗的成立,是它本身的天真烂漫,而不是摆个嘴脸来教训你。直白地说,讨论一幅画不能看它有传统还是没传统,而是要看这幅画画得好还是不好。可是现实有时候又变成这样,你画好了,传统点的人就说因为有传统了才会好,你画得不好,他就说因为你没有传统,着实荒唐。

江宏伟:精华背后是以牺牲千千万万的平庸为代价

垂丝海棠

  李:西方绘画似乎没有产生类似于中国的传统包袱?

  江:在油画领域,并不要求你画得像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才受尊重,因为它的母体国家也没有把传统视为教条,西方绘画发展是以艺术形式的不息流变与超越为目的。但是在中国画领域,往往不太在意你是否有创造性,是否感受到新的视觉方式,而是讲你有没有传统。今天,如果中国画还滞留在这个思维模式里,那么中国画就没有任何美感而言了。比方是搞文学,始终跟你谈《楚辞》,说你没有它的韵律等等,那你说你还有什么兴趣。因为任何艺术的产生不仅是为了形式产生的,它更是为了使用与时尚而产生的。如宋词,其实在当时就是歌词,配上曲调就能传唱的。所以我认为中国画里面,在不停的大谈传统的时候,很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问题,因为他所谈的传统,是要求今天的艺术也要符合古人法则,殊不知今人的视觉方式、视觉感受已经与古人有了天壤之别,同时今天的艺术场域的文化背景也是多元的。

  有人跟我谈到以后的年轻人就不会来买中国画了,说他们不会喜欢中国画的,比如80、90后。我说,你讲错了,像石涛、文征明以后的拍卖纪录肯定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不会购买的是现在认为有传统的中国画。由此回到美术史上,一部美术史是转换角度、标准、技法、方式才能成为美术史的,一个观点的形成意味着这个观点要转换,如果一种绘画风格变得很泛滥,那这个它就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李:可见,艺术永远是标举个人与时代气质的,所以经验与体验对于学生恐怕更为重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