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2016中国传统色彩理论研讨会”于11月21日在北京召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色彩学专家分别进行了精彩缤纷的发言,体现出当代色彩研究的多维视角与丰富维度,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热烈的反响。为了进一步分享本次会议的研讨内容、推介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成果、营造传统色彩研究的学术氛围,本微信平台将在近期陆续推出各位专家在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敬请关注!
【嘉宾简介 · 曾启雄】
现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历任:
1.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视觉传达设计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
2.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学术中心主任、出版组主任
3.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客座研究员与访问教授
4.中华基础造形学会常务理事与学报主编
5.中华色彩学会理事
6.台湾编译馆美育杂志编辑委员
7.中原大学设计学报编辑委员
8.日本设计学会会员、日本色彩学会会员
9.金门县文化资产委员会委员
10.云林县公共艺术审查委员
发言原文
谢谢主持人,下午大家可能有一点昏昏欲睡,我是来自台湾云林科技大学,好色之徒已经当了二十多年。事实上我们知道色彩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在这儿二十多年当中,带了大概有三十多位学生从事不同形态的中国传统色彩的研究,这些色彩研究有文献、实证、绘画、比对等,各式各样大胆地提出了各种方法。今天我就从黑色的切入分享。
从黑色的立场,刚好我带了一个博士生,去年刚毕业,这个博士生收集了26本古典字典。26本古典字典当中每一本去翻阅,这是笨工夫,一本一本翻阅,字典成书编辑的时候有几个要点:因为音、形、义的关系编辑而成的。每本的编辑目的不太一样。早一点的《尔雅》属于启蒙,相当于当时小学生识字用的字典,这个字典当然登录的字就少、义就比较简约一点;没有说的那么复杂。《说文解字》共收录了9300余字,这些字算是比较集大成一点,可以讲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但是,《说文解字》与其说它是字典,我倒是认为它是一本“百科全书”,它里面记载并不是只有字,包括记述层面,中国各地的物产、特性全部被记载在里面。到了以音编辑的字典的部分,较特别的是用声音的方式去解释的,比如说《广韵》的“绿(绿色)”是用三点水的「渌」,这是因为水流的声音,就是渌、渌响的,所以借用了,字典里就说绿通渌。我们看水非常清澈的时候,确实带有绿色,果然不错,用声音的方式诠释色彩,有其独特的地方。
后面我觉得比较精彩是明代末年的《正字通》张自烈先生独立用生命写了一本字典,这是《康熙字典》的前身。大家只记得《康熙字典》忘记了《正字通》,《正字通》民间考察,记述类的内容都在里面。《康熙字典》是用皇家力量请了很多知识分子,大量收集很多字体,中国的人避字,私人造字,不用的字都收录在一起,所以字数多,本次分享就是借用《康熙字典》收录的特点进行所谓的分类。
《国语日报字典》是台湾现在学生用的字典代表,具有另外一层意义。代表是说在小学生程度基本,作为一个国民应该要认识的基本字大概有哪些字,代表了不同的意义,由多到简的状态各自有不同的意义在里面。
《康熙字典》你相信吗?黑字有那么多,一共有170个黑字。中国人莫名其妙地造了那么多“黑”字,表达各种不同程度的黑字。光黑的部首,就有不少的字,不是黑的部首,也有不少,包含了常用字和不常用字,加起来共有170个字,我就是没有办法理解为何有那么多字?中国人为什么会造那么多“黑”字呢?我们知道黑字在甲骨文的时代有“黑、玄、幽、冥、乌、皂”这几个字,占了甲骨文表现色彩所有字数量的一半。从右边开始念起是黑,跟锅灶里面烧煤、烧炭的烟色一样;幽和玄都和蚕丝有关连,冥跟死亡有联系;乌鸦的乌有关联,乌鸦的乌怎么比喻黑色呢?就是说黑到眼睛眼珠子都看不到了,把鸟字的上面眼睛的点拿掉,就叫做乌。最后一个是皂,是象形的壳斗科植物栎树的果实,是用画的方式去表现的,还蛮像的。
黑的感觉大概分为两类:一因为光线不足所引起的黑暗空间的感觉;二因为反射光线所引起的黑色的感觉。
人类的眼球的结构,就像一个乒乓球大小,里面就是一个类似照相机的暗箱。光线透过瞳孔进入到暗箱里面后面的视网膜,里面分布了两类细胞,杆状细胞约有16000万个,占了很大比例。从这里,可以推断人类早期曾经是夜行性动物。
椎状细胞则再分三类,分别感应RGB三个颜色,杆状细胞排列在周围,并不在中央,对空间色比较敏感。黑跟暗有关联,脑部视觉也是处于比较并不是单一绝对性的,必须要两三个颜色放在一起才有办法辨认的。所以比对颜色的时候,长会出现差异的性质。黑在定义上,是色光所有的均质反射约略在90%以上都会有黑的感觉。当有一个色光特别突出反射红色光时,就是感觉到的红色。在黑暗当中里面出现暗的空间,那个空间漆黑的感觉是跟我们平常看纸张的黑色是不太一样的。
回到字典上来,东汉《说文解字》黑部首有38个字,明朝末年《正字通》收了145个字,表现系统并不是单一的黑。字条、词条里面写坚黑、黑色、深黑、中黑、小黑,并不是叫你家的小狗,叫小黑,也不是你的老朋友叫小黑。或者有些是用两个颜色以上,混色的概念去说明的,如黄黑、浅黄黑、黄浊黑、黄黑而白、赤黑、青黑色、浅青黑色。
有些是用,基本色名前面加上形容词表现的,如黯字的「深黑」、黡的「中黑」、黔「浅黑」、黟「黑也」用这样的方式解释不同的黑法。
一般字典上,还是不会漏掉黑是北方色的纪载,现在黑的单字表达在1981年台湾出版的《国语日报社字典》,也就说小学生要认识的29个和彩有关的表达文字,大概是下面出现的这几个字。稍微淘汰一下不常用字,剩下有18个字。这18个字黑的世界怎么表达的呢?就可以借着材料等具体物质去理解了。
物体当中,可以知道“墨”,墨是表达黑色非常直接的材料,墨可以分成油烟墨、松烟、漆墨、石墨,每个墨制造材料多少有点儿偏差,真的非常黑的,是很少的、困难度很高的。
中国画谱里,似乎也可以参考一下,对墨色表达有焦、浓、重、淡、清和浓、淡、干、湿、黑两派的说法。焦、浓、重、淡、清,水系就是浓淡清,部首属于水边大约和水有关。火部首,如焦跟黑两个字必须是查火部,意义上都跟火烧焦有关联。重、干,则是另外一个系统;这两个系统我们知道焦跟黑属于火,火产生烟;浓跟淡是溶水的问题;湿跟干表示湿度的问题,重是重量,中国人就是那么奇妙,把各种不同状态的黑,并在一起谈论了,黑色的状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