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基金是以艺术品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其运作方式与其他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并无太大差异,只是将股票、证劵、债券等投资对象换成了艺术品。由专业机构负责运作资金,按照低买高卖的原则进行艺术品投资,以期获得投资收益的一种理财方式。
与基金的发展历史相比,艺术品基金的历史是非常短暂的。艺术品基金是人们将艺术品视为一种另类的投资对象并将艺术品与金融市场联系在一起之后才产生的一种现象。虽然早在17世纪就有人曾说过“绘画与金条一样价值连城”,但是艺术品作为投资对象是19世纪后期的事儿了,即便在当时,艺术品也主要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人们投资艺术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升社会威望,而不是为了直接从中获取经济回报。“艺术即投资”的理念始于20世纪下半叶,在此之前,艺术评论家很少把艺术品市场和金融市场联系起来,也没有把经济方面的保值和增值看做是艺术品的潜在优势。但是随着艺术品价格的日益攀升,艺术品的经济投资潜力越来越成为人们衡量艺术品的主要标准了。理查德·拉许于1961年发表的著作《作为投资的艺术品》正是对这种现象的描述和反思。艺术史专家列奥·施坦伯格1968年就预言到:“从广义上讲,现如今的艺术意味着现金,它已经完全被同化成了我们所熟悉的价值观。再过十年,将会出现这样一些共同基金,它们把艺术品以照片的形式抵押在银行的保险库中”。杰拉德·瑞特林格 1961-1970年间发表的三卷著作《品位经济学》中也明确断言:“截止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次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一次全球通货膨胀的冲击之后,‘艺术即投资’的理念已经摆脱了之前可能有过的全部污名”,并把现代金融理论引入到艺术品市场之中。该著作发表之后不久,最早的一批机构性质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便宣告成立,并不时地参考他的研究以开展投资。
最早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案例是法国金融家安德烈•列维尔1904年在法国巴黎创办的“熊皮俱基金”。据说该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该基金公司墙上挂了一张熊皮。列维尔1880年出生在企业家家庭,早期喜欢收藏书籍,后来开始收藏艺术品。1904年,列维尔当时是马赛一家运输公司的经理,他自己正要成家,财务方面已经不堪重负。于是他有了聚集亲朋共同集资组成一个收藏基金的想法。列维尔共找到11位投资人,连他自己共12人于1904年2月签订了集资投资艺术品的基金合约,约定每位投资者每年为基金投入250法郎,期限为10年。目标是正确在10年内收回本金,再加3.5%的利息。超出部分优先分给列维尔和艺术家们各20%,然后再分给其他投资者。这十年内,投资者可以用购买来的艺术作品装潢自己的家庭。由列维尔会担任基金经理,决定购买什么作品,另外两人组成顾问委员会协助列维尔做决定,且有否决权。这就是最早的艺术品专业投资基金。熊皮基金在十年当中花了27000法郎买入145件作品,其中88件是油画,其它有水彩、水粉和铅笔画,主要包括毕加索、塞尚、马蒂斯这些现代大师的早期作品。基金运作到1914年,法国艺术品市场上演神话,他们买到的这批艺术品总额比原价上涨了近5倍,有的作品上涨幅度甚至达到10倍。其中毕加索1905年的《杂耍者》(现为华盛顿国家美术馆藏品),买入的价格为1000法郎,卖出了11500法郎。熊皮基金不仅成了艺术品投资基金的开山之作,更是艺术品专业基金的一个典范。
虽然熊皮基金大获成功,但是其示范效应却很小,因为紧随而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后来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得人们根本无暇考虑艺术品投资。直到20世纪70年代,艺术投资活动才重新开始兴起,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投资便是成功案例的一个典型代表。
1973年爆发的欧佩克石油危机引发了通货膨胀,严重削弱了股票和商业地产市场以及英镑的价值。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局退休基金的主管克里斯托弗·列文目睹了英国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和伦敦股市的停滞不前。他经过研究发现,在1920-1970年间,只有挂毯和兵器盔甲类艺术品无法抵御通货膨胀,认为未来艺术品的需求会上涨,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艺术品将不再受到外汇管制的限制,投资艺术品将会成为很好的避险保值措施。为了降低投资风险,他建议角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每年最多把当年现金流量的6%(约300万英镑)用于艺术品投资。1974-1980年间,该基金会共拿出4000万英镑在多个艺术品领域进行投资,共购买了2425件艺术品,投资金额占投资组合的2.5%。投资类型多种多样,购买对象包括绘画、雕塑、书籍、家具、中国瓷器、青铜器、珠宝等,其中约有1/3的资金投入到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上,并把印象派的作品控制在10%。直到10年后,铁路养老基金的藏品变得足够多样化,通货膨胀也有所缓解时才停止了艺术品的购入。1987年铁路养老基金会开始逐渐意识到艺术品的高额保养费用以及持续、准确地位多种类繁多的收藏品估价的难度,而且当时强劲的艺术市场也为优化投资回报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基金会决定对其艺术组合进行剥离。1988年铁路养老基金会出售了约1000件藏品,售价约为购入价的3倍之多。1989年4月基金收藏的一批印象主义绘画售出了3490万英镑,而原先的购入价仅为340万英镑,年平均投资回报率高达21.3%。同年5月和12月举办的两场中国瓷器拍卖会也收入颇丰,净赚1050万英镑,原购入价仅为160万英镑,现金收益率达到15.4%。从1987年至1999年,以这批基金购买的艺术品陆续在苏富比全部脱手。铁路养老基金艺术投资组合的总现金收益率达到11.3%,扣除无价因素和通胀因素后的年平均收益率为4%,远远高于同期的债券投资报酬率。但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艺术品投资也并非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案例。比如由于交易需要获得一个分支委员会的批准,由此造成了时间延误,导致一些错失良机的事情。还有基金会虽然与拍卖行达成了战略协议,由拍卖行为此充当收藏顾问,但是拍卖佣金却并因此而降低,加上艺术品收藏中高昂的保险费,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基金投资的回报率。
20世纪90年代末,花旗银行、瑞士银行、摩根大通以及德意志银行都成立了专门负责艺术品投资的部门,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艺术品投资的顾问服务。进入21世纪之后,艺术品基金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2002年两名佳士得拍卖行的前任资深高管在伦敦成立了美术基金,2003年,曾任职于美林证券公司的托博创立了菲门乌德艺术投资基金。这是两支影响比较大的艺术品投资基金。与此同时,许多其他的艺术投资基金及相关组织也纷纷成立了起来,比如由苏富比拍卖行前任主管朱利安•汤普森与詹森•谢负责的瓷器基金、由菲利普斯和卢森堡拍卖行发起成立的艺术护甲基金、由荷兰银行组建的艺术投资综合基金等。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基金可以重复英国铁路养老基金的辉煌成果,甚至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均遇到了经营困难。其中荷兰银行的几个艺术品基金项目均为达到目标,当时规模最大的美术基金也只实现了其原有目标的1/3,而菲门乌德公司于2006年终结。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