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2017-01-18 16:05:11 
副标题#e#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图1.毕加索加利福尼亚别墅收藏品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图2.毕加索在巴黎画室中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人种学在欧洲的兴起,原始艺术开始在欧洲传播,并引起艺术家们的关注。具有前沿意识的艺术家们经常参观人种学博物馆和购买收藏原始艺术品。马蒂斯、毕加索、布朗库西、恩斯特、摩尔等都收藏过成批的原始艺术品,其中收藏颇为丰盛的就有毕加索。(图1、2)前沿艺术家们渴望能通过原始艺术启发而去探索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就曾借用了原始艺术样式,尽管他自己曾否认过。大约在《亚威农少女》创作后近30年左右,该作品被看作是最早具有立体主义因素的作品,甚至被看成是立体派开派作品,甚至西方有的艺术史论家把《亚威农少女》看作是“现代艺术的分水岭”,说这幅画“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等等这些评价,此后,《亚威农少女》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价值日益飙升,其价值几乎无人怀疑过。事实果真如此吗?本文在《亚威农少女》创作过程、画面因素以及理论家们对此画定性的分析中,得到的却是种种疑惑。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图3.《亚威农少女》第一稿,毕加索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图4.左《石刻头像》伊比利亚半岛

  右.医科学生水彩毕加索

宋玉成:《亚威农少女》诞生始末及其价值疑惑

图5.《亚威农少女》第二稿,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最早的大幅构图始于1907年2月底或3月初(图3)可能是在毕加索买到一件来自西班牙的石雕头像不久之前。他的伊比利亚风格自《两个裸体》之后,造型上的雕塑味道越来越少了,因此,此画的人物没有更多的形体塑造,明暗关系也显得生硬。在随后的研究中,毕加索综合非洲、大洋洲的“划痕记号”和“纹身”,采用了条纹和阴影的形式。毕加索在《亚威农少女》习作中的一幅医科学生水彩半身像(图4左),奇特的卷形大耳、不对称的双眼、整体上的粗糙感,无疑同伊比利亚半岛的石刻头像(图4右)有关。医科学生水彩半身像中的鼻子处使用的长条纹同石刻头像的发式相似,这便构成了生动的速写式的排线法,此方法在画面右上角帷幔上更为典型,它暗示帷幔色彩渐变。原始艺术手段的借用曾招致了批评,说他模仿木雕、非洲雕刻的“划痕记号”和“条纹”模式。然而,这种大胆的纹型是在他6月份看到部落艺术之前画的,基本上是他个人对传统的颜色层次渐变处理方法的原始化。当毕加索逐渐对非洲雕刻感兴趣之后,这种模式实际上同他收集的非洲面具和人物雕刻上的“划痕记号”、加蓬圣物盒的平行铜线以及所谓的“泪型”纹恰好吻合。与《亚威农少女》一画整体组合有关的几百张素描尚待进一步整理,但其发展轮廓已经清楚了。1907年3月,毕加索由伊比利亚艺术启发产生了一个方案,呈现出一个妓院接待室里,一位坐着的水手被姿态各异的五名妓女所包围,同时一位医学院学生手里拿着一本书(或头骨)从左侧进来。到了6月中旬,经过调整之后,第一稿又让位给第二稿(图5)。其中两位男性去掉了,构图改为垂直方向。这幅作品首次在画布上落稿的时间是6月初,其结果是稍微平了些和更具垂直感。毕加索仍不满意,6月下旬或7月初,又在画面的左右两边各作了些改动,即其中三位少女的头部被改画成了面具造型。这三位少女头像来源分别是刚果面具、象牙海岸面具和扎伊尔面具。(图6、7、8)此外,在毕加索的习作中也有类似的模仿(图9)。当然,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毕加索直接借鉴原始艺术的证明,如《头像》作品,是用油彩和沙子画成的,其来源就是毕加索收藏的加蓬(或刚果)的圣物盒人像(图10),又如毕加索的《马头》直接来源于《象牙海岸面具》。(图11)

  以上所述的虽然没有断言出“少女”的真正源泉,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少女”中几处与面具的吻合,衡量出毕加索对整个非洲雕刻那种总体信息的真谛和制作艺术品方法的掌握的功力。尽管上述作的比较的结果是偶然的,但却说明各种艺术之间通过各种方式成功地表现情意的近似性。在毕加索的艺术和部落艺术之间可以找到如此多的相近性,超过了其它现代原始主义的作品,这一事实反映了毕加索同部落艺术原则、特性的普遍相似,也反映了毕加索的精神同部落人精神的深刻一致性。因此可以说,毕加索否认他借鉴原始艺术是不成立的。但问题在于毕加索却没在意这三位少女头部与其他两位少女头部画法的一致性问题。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