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文物保护的理念、任务与方向

2017-01-19 22:48:42 
副标题#e#

  上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九次学术年会在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举行。会议以“新时期文物保护的理念、任务与方向”为主题,来自国内100 余家文博单位的300 余名专家、学者和代表与会。会议围绕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任务与方向的研究;文物保护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可移动文物(出土文物和馆藏文物)的保护研究;不可移动文物(古建筑、石窟寺等)的保护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标准化及保护效果评价体系的研究;近年来文物科技事业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六个方面展开交流和探讨。

  本次研讨会内容丰富,提交论文涵盖文物保护理念、金属质文物保护、陶瓷质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保护、彩绘彩画保护、纸张文献类文物保护、漆木类文物保护、丝麻皮革类文物保护、考古现场保护、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相关技术等题目,从中可以管窥当前我国文物科技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方向。

  文物保护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梁宏刚从文物保护修复的有关学科构成谈起,对如何进行文物保护修复的学科建设、有关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误区与悖论、文物的劣变或劣化——材料物理化学、文物材料的劣化与寿命方程、文物保护修复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关于保护原则与理念的探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湖北省博物馆李玲介绍了叶家山西周墓地出土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她认为,文物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考古学发展的影响。考古发掘、考古整理既是解决学术问题,又是文物保护的一种形式。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青铜文物的保护,立足青铜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功能、工艺等一系列“原真性”研究,对“有害锈”和掩盖器物纹饰及铭文的锈蚀产物进行清除,对破碎青铜器进行拼对、补配、焊接、补全,最大限度地揭示、保护、保存了青铜文物承载的信息。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杨秋颖阐述了原真性基因研究对文物保护修复的指导意义。她认为,文物的劣化进程在所难免,修复是一种“补救”过程,原真部分和修补部分“度”的把握至关重要。修复过程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保护修复理念对过程和结果的指导意义。

  辽宁省博物馆张芯语介绍了书画修复中传统技术的继承与发扬。目前,馆藏书画修复主要采用传统裱画技术。但由于是手工操作,工艺复杂,要求从业人员要有长年经验的积累和高超的技能,限制了书画修复技术的发展。通过科学检测与模拟实验,他们对传统工艺中的某些工具或操作流程进行改进,可以极大地降低传统裱画技术难度,使书画修复变得更容易控制、更安全。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卫扬波探讨了文物保护技术如何在考古发掘现场发挥重要作用。在叶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中,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贯穿全程,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期地质条件调查、发掘过程中文物埋藏环境调查、每一座墓葬文物保护预案编制、出土文物附着物、腐蚀产物及土壤等重要信息样品采集,同时对出土的铜器、漆木竹器及彩绘进行了现场保护处理和整体揭取等多项工作,探索了一套现场保护模式。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陈坤龙介绍了弗里德里希·拉斯根的科学化保护理念与早期实践。弗里德里希提出的从物理化学本质了解器物的损坏、对保护修复过程进行监测和记录、保护修复技术的可控性与可重复性等科学理念,以及陶器可溶盐脱除、锈蚀金属器的电化学还原和保护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实例,对文物保护科学化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