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冬,笔者参加由国家文物局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古书画鉴定高级研讨班”,当时徐邦达和启功、傅熹年、刘九庵等鉴定大家均登堂说法,令我们获益良多。2000年8月22日,我随先师苏庚春(1924—2001)带着一批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由香港藏家、蓝塘书屋主人李国荣先生捐赠的一批宋元明清书画三十八件(套),到其在首都工人体育馆附近的寓所,请其鉴定品评。经与苏庚春共同鉴定,确认这批书画中,款署“夏圭”的《春游晚归图》团扇,为后添款的南宋作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此外,明代《城隍土地判官图》等道场画四件、书法家王稺登的行书《秋声赋》卷、吴山涛的行书《江南杂诗》卷及王寅的行书七言诗册等,清代王云的《杜甫诗意图》、黄慎的《寿星图》、李鱓的《狸猫秋葵图》、沈宗敬的行书《枯树赋》及近代海派大家任熊的《雄鸡图》等均为精品。阔别多年的苏庚春与徐邦达在鉴定之余,相互寒暄,问及起居,并留下联络电话,我们则一起合影留念。虽然后来在上海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举办的研讨会中还见过徐邦达多次,但这两次的印象却是最深的。无论是聆听其授课,还是见其书画品鉴,都亲承教泽,受益匪浅。其间我曾冒昧致函先生,就书画鉴定的有关问题请益,但因种种缘由(后来听故宫的朋友说可能是地址有误),一直未能收到复函。庆幸的是,若干年后,我在广东省博物馆陶瓷鉴定专家——同时也是我曾经共事多年的师长宋良璧处得见徐邦达书札,了解其在正式书法作品之外的书写风貌。
该信札为圆珠笔所书,全文曰:
良璧同志:前来手书早已收到,适有出国任务,以致去申看画延期,故未即复为歉。现定于五月六日到上海,约停留十天左右,以后则返斾往辽宁。福州之行,须迟至下半年矣。如遇春同志愿去上海,请你馆直接与上博联系,并说明跟我同看原委可也。专此敬礼!徐邦达手启。请小李同志转告市馆任杰,并云:前托人带京之物早已收到,又及。
书札并无注明年月,且信封已不知所终,无从得见其邮戳,故未知其确切时间。笔者曾征询宋良璧先生,他已无法回忆出准确时间,只是说印象中应为上世纪80年代前后。至于信中提及的“遇春”“小李同志”,则为李遇春,其时供职于广东省博物馆保管部书画库,后来从事书画鉴定,著有《文物鉴定谈丛》;“市馆任杰”则指广州美术馆的任杰。
宋良璧(1929—2015)为陶瓷鉴定专家,著有《古陶瓷研究论集》,与徐邦达可谓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宋良璧时任广东省博物馆保管部主任,因其工作关系,与诸多书画家和书画鉴定家均有往还,如谢稚柳、徐邦达、启功、黄胄、赖少其、程十发、关山月、黎雄才、梁纪、杨之光、马瑔、梅建庵、宋文治、王康乐、林墉、胡根天、王恤珠、吴作人、亚明、应野平、张雪父、金铎、郑乃珖、周怀民、朱屺瞻、陈大章、刘九庵、乔木、诸涵、黄独峰、秦咢生、孙文斌、邓白、龚继先、黄笃维、张沛之、吴灏等均有书画投赠,见证一个特殊时代的文人交游轨迹。
作为一个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与宋良璧所供职的广东省博物馆有诸多往还。因书画鉴定家苏庚春亦供职于该馆,且与徐邦达私交甚笃,故无论因公还是私谊,徐邦达都与该馆结下良好的翰墨因缘。
1978年12月,时年五十五岁的徐邦达受文物出版社委托,与单国强、庄嘉怡等人到广东省博物馆参与《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集》的作品鉴选工作,苏庚春与其共同鉴选作品。徐邦达先生在广州期间,适逢谢稚柳、陈佩秋、吴作人夫妇、郑乃光夫妇、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名画家汇聚广州,得广东省委接待处安排游肇庆七星岩。广东省博物馆特地为他们举办名为“京沪宁名家作品展”,该展览由苏庚春策划并负责;1987年3月23日、26日,苏庚春会同宋良璧等人陪同时年六十四岁的徐邦达在广东省博物馆观摩、鉴赏书画十五件;次年3月19日,苏庚春与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等一道赴广东顺德博物馆视察,并鉴定馆藏书画。当然,徐邦达在广东省博物馆参与书画鉴定的最大一次活动应当算是1988年11月、12月期间,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在广东的巡回鉴定。这次鉴定摸清了各个博物馆的书画收藏和真赝情况,在后来出版的《中国古代书画目录》(1—10)、《中国古代书画图目》(1—24)及杨仁恺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笔记》中都有详细记录。
除多次参加书画鉴定外,1982年,徐邦达还将谢稚柳为其书写的《草书徐邦达诗轴》无偿捐赠给该馆收藏;1987年,由苏庚春经手,徐邦达将其创作的《设色春游图》《设色四景山水轴》和《行书金缕曲七七述怀横》三件精品捐赠给广东省博物馆收藏,该馆以每件1000元的稿酬给予奖励。这些作品,无疑充实和丰富了该馆的二十世纪书画名家典藏。笔者在2012年策划举办“纪念苏庚春先生暨征集书画精品展”并出版同主题图录时,还收录了徐邦达的《设色春游图》,印证了他与包括苏庚春在内的广东省博物馆诸多同仁的鉴藏往事。
无疑,徐邦达书札便可折射出他与陶瓷鉴定家宋良璧的跨界交融。除此信札外,徐邦达还书赠宋良璧《行书满庭芳词》和画赠《松竹山石图》。其书文曰:
岚合晴容,泉吟清韵,千寻层翠迷空。天开图画,绣出锦屏风。裂破云根土脉,何年事,潜卧痴龙。穿邃窟,初抛列炬,回看失前峰。蒙蒙篁竹下,修蛇逦迤,佛峪还通。暂停车坐对,是处丹枫。仰首虚亭木末,心振荡,悬级难从。巉岩外,风呼谷应,山客若为逢。调满庭芳。良璧同志之属,徐邦达。
钤朱白文连珠印“徐”“邦达”。该词为徐邦达填写于1978年,曾书赠多件予友人,笔者所见便不止这一件。据此亦可知当时徐邦达声名鹊起,酬应为劳。
《松竹山石图》题识曰:“良璧同志之属,邦达,己未春。”钤白文方印“徐邦达之印”,“己未”为1979年。此图所写为虬曲苍劲的松树旁,翠竹辉映,山石相伴。作者用笔老辣,用焦墨写山石,干笔皴擦,松干上衬以红叶,或与他树错落并存,生机盎然。寥寥数笔,便尽显其学人风致与文人墨趣。此图实为诸家为宋良璧所作画册之一,其他分别为谢稚柳的《芙蓉花》、黄独峰的《神仙鱼》、黄胄的《毛驴》、金铎的《湖山胜览》、赖少其的《野渡无人舟自横》、黎雄才的《松树》、梁纪的《荷花》、马瑔的《飞端幽谷》、梅健庵的《游鱼》、宋文治的《黄山云》、王康乐的《溪山图》、吴作人的《金鱼》、亚明的《山水》、应野平的《黄岳云峰》、张雪父的《漓江小景》、郑乃珖的《荷花》、周怀民的《梅竹双清》、朱屺瞻的《螃蟹》等,创作时间大多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苏庚春在册尾题跋曰:“良壁同志,河南人氏,与余共事多年的老友。为人诚恳朴实,好学不辍。工作之暇,研考陶瓷之学,精于鉴别,喜爱书画。近年来,南北一些老书画家为其写作存念,均为装池成册,真可谓是极难得的一代精品也,博陵苏庚春题,”据此或可见宋良璧于陶瓷鉴定之外的风雅,而徐邦达书札及其赠送宋良璧的书画也正是这种风雅的延伸。
(作者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