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二十一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有科学家做过实验,在一个大笼子里的养老鼠,给它们吃的,让它们繁殖;开头还好,相安无事,当数量饱和,鼠满为患,便开始相互为食,撕咬吞噬。
从理论上讲,笼里的老鼠都是一家子,可是到了笼子圈不下的时候,就急了眼。还讲什么同类同根,完全变成了争夺生存空间的肉搏战。
过去我们不主张用“物竞天择”来解释社会,认为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但是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又不能不承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其生存空间和资源毕竟都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就会出现生态问题。
学术领域也会有生态问题。学术力量的增长有没有极限?这个很难说。但是学术发展的均衡,学术增长要和生存空间适容和匹配,这是肯定的。
拿美术学来说,在1980年代,全国也就两所学院有美术史论系,现在,不仅每个美术学院必有,一些综合大学也有,而且学生还要扩招,人数翻了几十上百倍了。据说国外学美术史专业的学生,要么是真的喜欢这个专心,要么是家里有钱不愁生计。
现在中国出现了这么多学美术史的学生,当然不都是真有兴趣,或者家境优越;他们毕业后往往很难找到专业职位,这么多人,社会无法为他们提供足够的就业空间。美术事业发展再快,也赶不上“美术史论”人口的增长快。
问题还在于,这种过剩拿经济学的话说,是结构性过剩。并没有多少毕业生在真正作美术史研究,或者作美术基础理论的研究,这些领域很缺人,但是,如果没有基金会的支持,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谁来养活他们?现在什么都讲“产业化”,纯学术是没法产业化的,他们的工作再努力,也没法靠工作本身来养活自己。
剩下这么多人干什么呢?大家一窝蜂涌向了美术批评,当批评家,当策展人,当经纪人,做艺术媒体……;一句话,投向了美术文化产业的主战场。
美术生态的失衡,导致美术界的重新洗牌。现在美术界是很热闹,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来临,美术的风头似乎盖过了文学等传统的强势领域,问题是,在繁荣的背后,往往掩盖着美术劳动力过剩的窘迫;在看起来热闹的美术争鸣背后,是闲置的“力比多”在满天飞舞;青春的洪流找不到倾泻的出口,成就的欲望找不到满足的方式……。
所谓的艺术批评界,如果打个不怎么恭敬的比方,其实就是一个大老鼠笼子。这个笼子里到底可以得到多少粮食,可以装多少老鼠,应该是有限度的。目前看来,笼小鼠多的状态开始初现端倪,它的生态恶化的倾向已经显现,这个笼子里老鼠的繁殖能力太强了。
怎么办?当新的释放口还没有出现的时候,笼子里的小老鼠只有两条出路:保持君子之风,让大老鼠吃掉,或者自己饿死算了;要不就作困兽之斗,也投入到相互撕咬的肉搏战中,如果不死,也变成一只大老鼠。
要不我们怎么总觉得所谓美术争鸣的学术价值不高呢?其实大多数争鸣并不是为学术而战,而是在为生存而战,横七竖八的文字,唾沫横飞的话语,在很多时候,就是冲着那个有限的生存空间去的。
学术生态的失衡,学术质量的不高,背后有生存空间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被我们忽略了,就是被我们有意回避了。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