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Daniel S.Palmer:新兴艺术家的超级职业化

2017-01-21 15:23:43 
副标题#e#

  去年夏天,我去布鲁克林一个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室拜访,为了更好地了解艺术家作品的机会。在这之前我在一些展览看到过他的绘画,也做了一些研究来更多了解他。在一个共同的朋友的引荐之下,我们约定了一个时间碰面。在邮件里,我跟艺术家解释说,“我还没有一个具体的展览项目计划,只是想要更好地了解你的创作。”

  当我来到这位艺术家的工作室时,一位助理先接待了我,接着是艺术家的画商,再下来是另一个号称负责美术馆关系还是美术馆联络一类头衔的画廊代表。我突然意识到,尽管我很明确地说明了我的到访只是作为一次研究调查,但是这次会面却比我想象的要正式地多。当艺术家开始进行精心准备过的作品呈现时,我可以非常清楚地判断哪些话是来自媒体稿或相关文章;接下来是一个编年史式的对于艺术家短暂职业生涯的盘点;再接下来是他如何开始制作他所最为人所知的作品的故事;最后环节是即将在海外机构展出的展览信息。当我问到一件被跳过的作品时,坐在旁边的画商表现地好像法律顾问一样打断艺术家说,“你不需要谈论那些。”(后来我听说这件作品正在遭到一位藏家的起诉)

  当作品展示结束时,艺术家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为我做了一场精心排练过的销售陈述的品牌代言人。讲座般的展示形式很显然地告诉我,我的反馈是不被欢迎的。随着访问即将结束,我终于被提问了那个早上的第一个问题:“所以,你觉得你可能会把我们的艺术家放到哪些你正在筹划的展览里?” 当我再次解释说我的来访只是为了研究调查,而且目前我脑中还没有正在筹备中的展览时,我再次意识到,今天的策展人如何经常性地在将平庸的作品正统化和逐利的积极推广过程中扮演着同谋的角色。而这位艺术家才刚刚20多岁。

  当我想起这个故事的时候,我理解到策展人和批评家们中间广泛流传的共识:即认为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新兴艺术家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来自画廊的压力和艺术家高度包装过的表演,反应了在偏移了的优先排序驱始下,艺术家们目标的改变。这一偏移又进一步地被新兴艺术市场中不断增长的有钱人们的参与所鼓励。这些有钱人最初通过投资金融市场,房地产或其他相关行业而赚到了资本。不难理解,他们对于高溢价的当代艺术行业新生的兴趣和他们在其他行业进行投资的敏锐商业嗅觉是一样的。为此,诸如ArtRank(艺术排名)这样的服务开始盛起。ArtRank声称提供“新兴艺术市场的统计图表”,告诉你哪些价格在一万美元以下,三万美元以下,和10万美元以下的艺术家作品是值得购买的;哪些又该出手卖掉,因为他们的价格正在接近最高值;以及哪些艺术家可以被归类为“早期蓝筹股”,或“被低估的蓝筹股”。这一公司季度出版的预测旨在让投机者们通过作出关于新兴市场全面了解后作出“更聪明的收藏”购买决定。

  随着投机藏家的的崛起和他们在年轻艺术家身上的下注,这一趋势也导致了新兴艺术家自身角色的超级职业化。—— 他们中的很多艺术家才刚刚从学校毕业,而他们的作品通常以廉价而批量的方式生产,并以惊人的利润率售出。(而这些艺术家大多数是男性——艺术市场中的性别不平衡在这一趋势中非常明显)。他(男性艺术家)有着印刷在很好的纸张上的名片;他的网站无可挑剔;他的简历非常丰富,并且格式正确;他甚至可能雇了一个好莱坞经纪人。艺术市场的现实让他的目标调整为短期的商业性成功而不是长期的艺术生涯。

  这一由增长中的藏家群体对于买得起的艺术作品的需求所加剧的不幸反转可以对一个刚刚起步的艺术家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有些年轻的艺术家被画商或藏家炒作,并过早地获得了大规模的商业影响和不适宜的过度关注。而这样的成功本身也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其手段常常是:一位画商会购买一位正在上升期的年轻艺术家大量的作品(再一次地,男性画商似乎对这一方式特别热衷),接着,他鼓励其他人也来购买。他们缔结的投资行为几乎一夜之间为作品创造了市场,和暂时的对该艺术家的关注。当艺术家意识到这一操控的程度之时,与投资者之间的破裂通常会导致官司和戏剧化的作品价格下跌,以及对作品价值信心的丧失——这即包括对艺术家的信心丧失也包括对艺术世界本身的。对于新兴市场勘探式的思维导致许多新藏家像收藏任何奢侈品一样地购买艺术品。将其看作是一种会很快得到回报的聪明的经济投资。

  随着对艺术品的购买和收藏变得越来越商业化,艺术家们也一样变得商业化,早在学校期间甚至就开始了。艺术研究生学位已经不再是实验和完善艺术家风格的场所,而是慢慢地变成了单调的交易场所和让人背负债务的社交聚乐部。(一个最近的调查显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研究生学位的平均学费是每年3.8万美元)。学生们在这里完善他们的工作室访问销售词。这一现象有着后遗症。画廊收编了那些能够付得起顶级学院学费的艺术家,不是因为他们的技能,而是因为他们例证了可以被囊入好卖包裹的谱系。许多艺术研究生完成他们的训练之后面对的是沉重的债务和商业成功的引诱。一旦艺术家加入了画廊的名册,这一循环就会继续。因为商业压力会导致艺术家的自我审查和迎合市场流行趋势。画廊——常常也是收藏自己艺术家作品的藏家,则会鼓励艺术家交出更多市场需要的作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