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有没有气质?什么是艺术的气质?我在此问的不是某个演艺明星在媒体灯光下的亮相术,而是说艺术作品的动人之处。那么,艺术作品是以什么来打动人的?这看似一个大而不当的问题,而且前人早有许多说法,可是,我看重的是每个看画者的个体经验。
当年看到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加给他的女学生卡萨特画的像,《卡萨特在罗浮宫看画》,立刻就被迷住了。尽管那是在画册里看到的印刷复制品,但第一个念头居然是要临摹那幅画,以便挂在书房里每天欣赏。既然想临摹,就得琢磨一些问题,例如通过临摹我能从中学到什么?这一问不要紧,竟真成了一个问题。
印象派绘画多以阳光下色彩的跳跃和光影的斑驳而取胜,但德加这幅画描绘的是室内景,既无阳光,也谈不上影调,色彩更趋平缓。显然,通过临摹这幅画不可能学到前辈大师的用光用色之妙。然而,德加用笔的速度及其画面效果也称一绝,例如他画的那些芭蕾舞女,便以急促的笔触而画出了舞裙的薄而透明以及颤动的感觉。但是,德加笔下的卡萨特并没有跳舞,她步履平缓,正在罗浮宫专注地看画。显然,通过临摹也不可能学到德加的用笔之妙。
琢磨至此,我竟有点吃惊,不得不自问:我为什么要临摹这幅画、这幅画为什么打动我?没有找到答案,于是我放弃了,既不求答案,也不临摹。尽管如此,多年来一直不能释怀,直到看了这幅画的原作。
那一刻,站在德加的卡萨特画前,我难以移动脚步,我在内心中大喊大叫:我知道了,是气质,是画中卡萨特的优雅气质,是这幅画的古典气质(尽管这是一幅印象派绘画),是德加的大师气质。这一切的一切,是画家赋予画中人、赋予这幅画的气质,这是艺术的气质。这气质不可能临摹,是学不来的,唯有悟,唯有日复一日的艺术修炼,唯有长年累月的观察、体验、思考、尝试,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气质。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