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与齐白石不分伯仲的陈半丁 为什么会被人们淡忘?

2017-01-31 09:18:34 
副标题#e#

  陈半丁的出道可谓惊艳。

  据其自传云:“十九岁在上海得蒲作英先生之助,介往同里任伯年先生指示,不久又遇吴昌硕先生之同情,旦夕得同室深研,有十年之久,获益匪浅。”这是一份堪称华丽的恩师名单,陈半丁提及的此三人,蒲作英(蒲华)、任伯年、吴昌硕,架构了“海上画派”的枝繁花密。

  其时,齐白石还在湖南湘潭乡下,苦苦摸索自己的画风,陈半丁已经最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国绘画史上三位大师级人物的气息,从而较为系统地接受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构图技法。多年后当他回望那段细细密密的往事,想必那渗透在时光深处的记忆,早已是润泽他笔墨的福祉。

  陈半丁(1876—1970),浙江绍兴人。少贫,据说其父出于对“陈年老酒”的向往,取其名为“陈年”。家有孪生胞弟,故又自号半丁。自言“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6岁丧母,9岁丧父,辗转飘零,“初为杭州西泠印社主人吴石潜之学徒,后以石潜之介拜缶翁为师”(陈巨来《安持人物琐忆》)。1905年,陈半丁应吴昌硕之邀到苏州为缶翁先考妣作祖像,数月后成像。陈半丁的人物画,受任伯年指点,严谨古雅,又吸收赵之谦、高其佩、任熊的笔法,神韵尤在水墨之外,“缶翁十分满意,每逢除夕及祭日,总展于中堂供奉,亲率全家祭拜……直至今日”(《陈半丁年表》)。

  无疑,吴昌硕对自己的大弟子是厚爱有加的。1906年,陈半丁受金城之邀,以吴昌硕大弟子和“海派”继承者的身份来到京城,北方人对这个年仅31岁的年轻人并无想象中的厚遇。1910年,恩师吴昌硕专门赴京,数月在北京的艺术圈为自己的弟子大力推介,并为他撰写了书画、篆刻润例,称“半丁旧友,性嗜古,能刻画,写花卉、人物直追宋元,近写罗汉百出,在佛法上可称无上妙谛,求者履盈户外,为定润目如右”。自此,陈半丁在京城声名鹊起。

  民国二十年(1931),陈半丁56岁,刻一方印,文曰:小时飘零老似仙。此时的陈半丁,是京津画派的重要人物。“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他的弟子众多,张学良、梅兰芳、陆小曼都曾师从他学画,而王雪涛、尤无曲也都在半丁门下受教。陈半丁花鸟上追青藤、白阳,继承海派画风,又融合了北方画派的风格,在墨色与花青的衬托下,尤其古雅明艳。山水、人物也博收多家面貌,书画印皆擅,堪称“全才”。画价高,卖得快,在京城算得上“画坛老大”。就连说话有点刻薄的陈巨来,在《安持人物琐忆》中,对陈半丁怠慢自己颇有微词,却也称陈半丁与吴昌硕“绘画刻印,无不神似”,名则与齐白石为“伯仲之间”。其时,陈半丁所住的“五亩之园”成为京城艺术界名流汇集之所——此房原为胡适之宅,新中国成立后为邓小平住宅。他身边有三位妻子,除原配夫人外,第二个妻子王慕廉比他年轻34岁,1929年迎娶;第三个妻子张慕贞比他年轻32岁,1933年迎娶。王张二人皆性情柔和,颀长貌美,气质不凡。“小时飘零老似仙”确实不无来由。

  56岁,生命还有无限可能,终点也未必似仙。56岁那年的陈半丁,还意气风发,还有将近40年的路要走。对于与他同年出生,47岁因病去世,因学缶老并称“京城二陈”的老友陈师曾来说,56岁却是他永远到不了的终点。当然,年龄未必重要。只要艺术家所期许的自己创作的高峰时期已经来到,那就是他最好的时候。

  艺术是靠慢慢体悟的,但你必须要跋涉与探索。如今,当我们阅读大师级艺术家的作品,有时就如提琴触摸遥远时光的丝绸,艺术家所经历的,也需要你慢慢去体悟。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