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而已》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孙振华先生的艺术评论文集。《十年而已》以艺术家独特的视角,对社会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从不同学科的角度所进行的解读;对文化艺术领域的各种问题所发表的个人看法,是一部能够反映当前中国艺术研究领域新动向的研究新作。本文为《十年而已》的第二十四篇文章。
更多内容尽在[雅昌孙振华专栏]
好多年来,“春运”一直农历春节前后中国社会的中心话题,火车票“一票难求”也上升为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
关于春运,去年讨论比较多的是“不涨价”;今年讨论比较多的是黄牛党的票源。为此,1月10日铁道部出台了措施,对以票谋私的铁路员工,一律开除。在有些地方,对售票人员的要求已经细化到苛刻的程度:上班不许带钱包,不许带手机,不许中断售票工作……我开始同情铁路员工了,这算什么事啊!简直就是强制劳动嘛!要不干脆军管得了!
抓黄牛党,清理内部以票谋私人员,当然对维护春运秩序有好处;如果实行火车票购票实名制,对打击倒票行为的作用肯定更有效,它甚至可以将倒票行为降到零,谁见过倒卖飞机票的呢?
问题的关键是,假如火车票不涨价,黄牛党不倒票,铁路内部不走后门,然后花极大的成本实行铁路售票实名制,是不是就能解决春运难的问题呢?还是不能。铁路运力不足,而要求回家过年需求旺盛,造成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这才是问题的结症所在。
每年上亿的旅客在春运期间流动,试想,全世界上亿人口的国家有几个啊!一旦这些旅客乘坐火车的愿望大多数不能满足,所谓票价的问题,倒票问题,实质上是乘火车无门的大多数乘客表达不满和失望情绪的发泄口。
钱海峰作品《绿皮火车》
铁道部门曾经尝试通过提高票价来抑制需求,这种解决方案其实是符合经济学供求规律的,为什么行不通呢?因为它在道义上,只会伤害低收入人群。火车票按照供求关系反正是不能满足真实需求的,就算票价一味涨到接近飞机票的水平,最终只能满足少部分收入较高人群的需求,最后在经济上得益的,只能是垄断经营的铁路部门,那样民怨就更大了。
从文化的角度解读春运,不妨从需求说起,乘客的直接需求当然是买票,买票是为了回家,回家又是为了什么?
所以,春运难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铁路运力的问题,从根本上,它是一个文化问题,上亿乘客回家是为了心理和伦常的满足,春运难在本质上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传统中国的文化心理之间的不适应、不协调所产生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现代变局由传统的农耕社会走向工商社会;社会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文化心理由过去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变为大胆流动、迁徙,寻找个人机会……
但是春节阖家团聚这种农耕社会几千年的习俗没变。这个习俗搁在过去,非常自然也非常合理;如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变了,但新习俗未形成,旧习俗没改变,所以造成春运难的问题。
春节回家,天经地义,谁要轻易指责这种最有民意基础的习俗,一定没有好果子吃。但是从长远看,也只有移风易俗,慢慢改变这个习惯,春运难题才能根本上解决。
目前,主流媒体仍然在推波助澜,迎合习俗,渲染所谓“年味”、“新年气氛”,但是,在相对远离农村的大城市,在受过较高教育的人群中,过年习俗越来越淡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例如选择旅游过年,不再搞初一串门拜年之类,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换个角度思考,春运难的另一面则是,可以成为中国社会改变旧年俗,走向新生活的契机之一,当然,这个过程必将伴随文化心理上的阵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