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系里情况不太了解,只是看了成绩展览的大体印象。
我们是全国的重点,山水、花鸟的老先生多一点儿,而人物画的成绩主要是年轻先生们的努力。我的印象是,我们的成绩不会比人家差。副课如书法、文学、画论,我们虽不是太好,但比较起来,恐怕还是我们好些,因为我们重视得早。好的肯定,缺点也要检查一下。
山水所表现的还是临画的基础多一些。山水要能多写生,而又结合老技法,能变化,这句话不是太容易说的。我们两方面都要做。现在的作品,看起来风格都在清代以下,明代都没有上。只看到脚,脚以上没有看到,变化不多,渊源派别不清楚。只画近时的不够,还要摹得上一点。写生方面也不够,时间总只有这一点,又要拼命地接受传统;总感到写生得不够多,而一结合老技法,又觉得不是写生。写生如何与老技法结合,以后要加以注意。
花鸟画,高年级也有这样情况,老先生的风格多,各派各系弄的少,接受面不够广阔,也是近时的风格,明代还没有上去(只工笔临了些宋人团扇)。是不是年代上一些的也去搞它一下。写生也有与山水相同的情况,老技法一处理,就感到不是写生里来,好像从老本子里来的。
人物画,就成绩展览看,低年级做了些白描基础,三、四、五年级没有多大分别,都是半身,或者一个人。都是习作,创作很少,而习作又都是大写的,也分不出重彩、淡彩。这样,毕业出去就只有现在画的习作那一套。三年级以下打基础,四年级要创作多些,五年级应该是8/10是创作。
画的风格,四年级差不多,好像一个先生教出来的。是不是也要有差别。教学要按大纲教,不要以自己的风格教,各年级应有所不同。一年级白描,我不能以大写意给他。到五年级要百花齐放,有工、有写;有重彩、有淡彩,不要一个模子印出来。是不是方法上还有问题?中国画一笔下去就算。三年级有两张临张大千的,线条运笔势都没有,这不是临,是笨得很的摹,只有一个壳子;也只能是临摹的方法不对,总觉得不够纯熟,生硬、不自然,也有想老辣些,用焦墨,结果是板笨;技巧的锻炼、各种方法的经验都不够。任伯年的大幅人物“刘海”一条线下来,流动又沉着,很乱的衣褶看起来又清清楚楚,这是写意画里最要紧的。任伯年弄得起来,别人画就不对了,欠缺的是成熟。所以,同学是否要画这样多的大写意,是不是收敛一些、规矩一些。大写意要在成熟的基础上才能搞。
展览出来的人物画,差不多都讲小趣味,刻实的功夫没有下,五年的学习只能是基础的基础,毕业以后才有用功的门径。刻实功夫不下,出去怎么办?小趣味一搞,画大的、复杂的就没有办法了。年龄一大,基础就不大肯弄。
高年级,山水、花鸟,要鼓励他们画大幅画;毕业创作,要画些比较复杂的群像、大幅。
题款现在都在题,字还是写得不好还要多临帖。
说画面布局有困难,是不是一年级教白描时对处理不大注意?但山水、花卉,在简单的排列中已有布局的原理和原则。如三块石头怎么摆,不要光给他临,要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排,由小部的配置到大部的配置。写生花卉也是这样,菊花是直的,你可以叫学生排一排,或者从旁边斜过来。要在一年级就练习构图的原理原则,中国画构图是最容易的,困难的是笔墨、神情、风格、意趣。说布局困难,我有点怀疑。是不是先生没有教,或者学生没有动脑子。这问题,应该在一年级就有些解决。
一天到晚画画,确不是办法。陆先生安排是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但三分写字,同学一定不会接受。我想三分读书,一分写字,五分画画,一分其他就好了。画跟画理是分不开的,董其昌说:“无往不收,无垂不缩”,但有些人画人物用笔明明是在甩。理论要与实践结合起来,互相启发,才会有进步。画当中还要有诗的趣味,不读诗哪里知道。画画,不单是技巧的问题,有各方面的关系,一天到晚画,手要滑了。要多读书,又要用心地读,不要小和尚念经,读一条要理解一条。
现在,用功是好的,而对劳动,下乡体验生活,思想学习可能放松了。这也是应该注意的。思想不正确,画的内容也不正确,思想不扩大,画也小器。身体也要注意锻炼。
(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中国美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供稿,本文为“中国画系历史文献整理研究工程”阶段性成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