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世界日报·周末副刊》专栏之七
鉴宝与赝品
当年住在麻州时,常于周末逛乡下的跳蚤市场,曾淘得几幅古旧的欧洲铜版画。这些画年代久远,有的出自名家之手,很有鉴赏和收藏价值。
每次去曼哈顿,我总喜欢到下城的百老汇一带逛地摊,也买到过一些老旧的欧洲铜版画。那里有不少中国人出售真假难辨的老屋门窗雕刻,看上去像是从中国偷运到美国的古董,实际上不少是仿制的赝品。
说到淘古董,我对器物并无兴趣,但喜欢看美国电视里的“古董秀”Antique Road Show,这节目让人长见识。后来中国的电视也制作这类节目,叫“鉴宝”,二者却有很大区别。美国的“古董秀”主要是appraisal, 也即评估,先由持有者讲述所秀之古董的来龙去脉,许多是家庭承传的故事,有的甚至再现了早期欧洲移民到美国的历程。故事之后,由古董专家从考古学、制作工艺和审美的角度分析评判,最后估价。无论是估出高价让持有者喜形于色,还是估出低价让持有者失望而归,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没有说某个古董是赝品或造假。
中国电视里的“鉴宝”节目正好相反,专家们基本上都不作appraisal,而是识别真伪,所秀古董十之八九都是以假乱真的赝品或伪劣仿品。
最近回国,我看了几个电视“鉴宝”,发现节目的编排套路和制作方法,全是对美国“古董秀”的模仿和复制。但不同的是,那些古董持有者们讲述的故事漏洞百出,不知是电视导演事先教他们那样编故事,以便哗众取宠,还是他们想用那些愚蠢可笑的故事来给自己的假古董验明正身,就象贪官洗钱一般。电视上有人打开一幅水墨立轴,说是大画家李可染的作品。我不用看原作,就在电视屏幕上看构图和运笔,都能看出是一幅拙劣的仿品,而持有者竟然信誓旦旦地当众讲述他那胡扯的故事。在电视里,几位专家还装模作样地左看右看一番,然后才说是赝品。
这样的节目,除了出丑逗笑,还有什么意义?也许,导演制作这节目的初衷就是搞笑,是用低俗来解构泡沫飞溅的古董市场。
如今的国内古董市场,从几千年前的青铜器和玉器陶器,到宋元明清的瓷器,无不赝品遍地。而近现代的书画名家,也是仿品满天飞。有次我在南京夫子庙的一个画摊看到某名家的画,心里纳闷,这位老画家的作品怎会在大街上出售。后来询问画家本人,画家说冒名者众,他无可奈何,已经麻木了。
北京的潘家园号称第一大古董市场,其场面之壮观可用“震撼”一词来形容,行家们说,潘家园地摊上的真迹凤毛麟角。成都的送仙桥,号称第二大古董市场,离我家不远,我回国总要去逛,算我眼拙,从来没见到过什么真迹。
现在,不仅是假古董消灭了真古董,而且是仿制品消灭了真名牌。早就听说法国名牌LV的巴黎旗舰店拒绝中国顾客,说是中国顾客素质差,尽管一身名牌,但其粗俗却一览无余,使身上的名牌直线掉价,就像19世纪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小说中的那些暴发户。有人称中国新贵为名牌杀手,那些原本用LV的人,现在不愿用了,因为LV已成粗俗的标志。欧洲名牌到了这生死存亡的关头,只能改变营销策略以自救。果然,最近回国,在成都看见一座崭新的LV摩天大楼矗立于市中心,大楼的霓虹灯在夜里放射着亮丽的光彩,宣示着欧洲名牌全新的市场和商机。
幸好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最近《纽约时报》有篇文章,说中国正大力提倡创意产业,因为仿制不是长久之计。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这个世界工厂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唯有发展创意产业,才能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如果这一梦想成真,那么中国电视的“鉴宝”节目也许会放弃搞笑的噱头了。到那时,去中国的古董市场淘宝,说不定还会真有所获。
2011年1月,蒙特利尔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