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
《送别》(民国.李叔同)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天朝历史上的文人骚客,大抵我行我素、风流倜傥。
尤其是民国的艺术家,更加特立独行、放荡不羁。他们与我们,如火星人与地球人、是两股道上遭遇的列车,不在一个空间维度里。
他们处在一个变化无常的时代,按鲁迅的说法,“不是死,便是生”。
他们追求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生活,不做意识形态的工具和权贵手中的玩物。他们的处世和道德,中外并举、土洋结合,兼备了东西方文明中固有的优点和缺陷。
他们的思想、举止与行为,既是美好的,也是丑恶的;既是单纯的,也是复杂的;既是勇敢的,也是怯弱的;不仅与社会产生了激烈的冲突,也深陷巨大的个人矛盾之中。
我辈生在红旗下、长在体制中,自幼以革命武装脑袋,拥有朝阳大妈的先进观念。我抓破了秃头,也无法理解他们的世界。只能浮想连翩,难免隔靴搔痒、不着边际。
数风流人物,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李叔同。
少年看花双鬓绿,走马章台弦管逐。
天津卫,依河傍海,驾乎沪上;商业发达、鱼龙混杂。
1880年9月,他出生于津门,是一个正宗富二代。父亲与李鸿章同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后经营盐业、创办银行。其母为五姨太,李叔同出生时,其父已年过68岁。
他自幼锦衣玉食、娇生惯养;聪慧灵秀、性格柔弱。5岁后,父病故;喜读书、爱书画,少年时便表现了出众的艺术潜能。
清末天津的街头
少年的李叔同
1895年,16岁的李叔同,相貌俊俏、文采飞扬。
彼时,与一班狐朋狗友,混迹于酒楼茶馆,留连在花街柳巷。他情窦初开,初恋情人为雏妓杨翠喜、年14岁。她是红遍津门的戏子,如花似玉、天生尤物。
几乎每晚,他都要去北大关金华桥的天仙茶园捧场,曲意逢迎、如痴如醉。李叔同熟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常为她讲解戏曲的历史典故和人物性格。
散场,必提着灯笼作护花使者,一路上谈情说爱,浓情蜜意、如胶似漆。妓女的时间以银子作度量单位,没关系,李家开钱庄、不差钱。
李叔同为她赋诗道:“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痴魂消一捻,愿作穿花蝶;帘外隔花荫,朝朝香梦沾。”
清未天津著名的天仙茶园
津门名妓杨翠喜
然并卵,好景不长,杨翠喜被庆亲王奕劻的儿子载振看中。时任天津巡警道的段芝贵,投其所好,将杨翠喜强买下,作为贿赂送给了载振。由此,还闹出了一出著名的“丁末大参案”。
李叔同心神俱疲,茶饭不思。写道:“十里明湖一叶舟,城南烟云水西楼;几许秋容娇欲流,隔着垂杨柳;天末凉风道早秋,秋花点点头。”
李母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赶紧托人给他安排了亲事,对方姓俞,是一个茶商的女儿。婚后,李母带着他们迁居到上海。后来,夫妻俩共生育了三个孩子,其中大儿子因病早夭。
绿藤荫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
上海滩的风流繁华,更胜天津卫一筹。
李叔同旧病复发,伙同一班公子哥儿,日夜出入声色场所,与优伶名妓们打得火热。他恋上了艳闻沪上的名妓李苹香,她生得明眸皓齿、肤如凝脂;琴棋诗画、无所不能。
他赠李苹香七绝诗道:“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如何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残山剩水说南朝,黄浦东风夜卷潮;《河满》一声惊掩面,可怜肠断玉人箫。”
上海的南京路
1899年 李叔同(左)20岁时摄于上海
沪上名妓李苹香
为了与她长呆一块儿,李叔同借口入南洋公学读书,不回家。才子佳人,诗酒琴曲;风花雪月、乐不思蜀;当然咯,大把的银子如流水潺潺、不知去向。
正当他沉浸温柔乡中之时,忽然传来李母病重的消息。不久,李母撒手离开了人世。李叔同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决意告别醉生梦死的生活,重新做人。
今朝有酒今朝醉,人不风流枉少年。
东京,九衢三市、楚馆秦楼,也是一个金迷纸醉的去处。
1905年,26岁的李叔同抛妻别子、东渡日本,进入东京高等美术学校就读。
作为第一个天朝的艺术留学生,他刻苦学习、勤奋创作,其作品受到了日本美术界的关注和高度评价,东京著名的报纸《国民新闻》曾对他进行了采访,很是引人注目。
日子长了,难免思乡。上野一带的汤屋、水茶所便成了他排遣寂寞、寄情声色的场所。他写道:“奔走天涯无一事,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
房东的女儿,据传名雪子、时年17岁,含苞欲放、秀色可餐,更兼有日本美少女的恬淡。李叔同请她做模特儿,眉目生情、两相情愿,不几日,便从模特台上滚到了床单之中。随后,雪子给他生了四个孩子、一男三女。
旧日东京的街景
东京汤屋、水茶所中的艺妓
1910年在东京求学的李叔同(中)
《自画像》(油画)李叔同(现藏于东京艺术大学)
《雪子半裸肖像》(油画)李叔同(现藏于中央美院美术馆)
何必回首伤心事,且把风流唱百年。
1911年冬季,正值辛亥革命后,李叔同拖儿带女、学成归国。
今是昨非、改朝换代,他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期坐吃山空,入不敷出,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放下了公子哥儿的架子,开始了吃粉笔灰的生涯。
1913年夏日,李叔同来到杭州,任教于浙江一师图画科。他全心全意、投入教学;提倡“以美淑世”、经世致用。他博学笃行的知识和温文而雅的品格,令师生们敬佩不已。
流传甚广的风流韵事,则让他提高了社会的知名度,一跃成为所谓的“网红”。许多吃瓜的文艺青年慕名而至,给浙江一师带来了优质的生源,著名画家丰子恺、文化名人刘质平等都出自他的门下。
杭州时期,李叔同的艺术造诣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各个门类中,不论是诗词书画,还是音乐戏剧,均突破了当时的高度、达到了崭新的境界;日臻完美、无人能比。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1918年秋天,李叔同突然在杭州玉泉寺出家,皈依佛门。
学生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寺院里、泪流满面,劝他还俗;二个妻子和孩子们跪在寺院外,泣不成声、求他回家;李叔同则吩咐关紧庙门、拒不见面。
此刻,他四大皆空、铁石心肠。
1919年杭州玉泉寺出家的李叔同 改号“弘一法师”
李叔同出家时,与他的学生刘质平(左)、丰子恺(右)合影。
一身破袈、一卷旧被、一支秃笔、一个缺碗……,李叔同开始了专心笃意、四海为家的修行生涯。
1942年深秋,冷风飕飕、枯叶凋零。泉州开元寺的一间陋室里,李叔同躺在冰冷的板床上,闭上了眼睛。
风流总被雨打去……。
此刻,他的眼角流下几滴浑浊的泪水。
李叔同圆寂时的小屋
李叔同涅槃时的照片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