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去年初夏得知英国BBC广播公司正在拍摄一部关于拉斐尔前派画家的电视连续剧《绝望的浪漫派》(Desperate Romantics),便立刻同BBC的一位朋友联系,让他务必在第一时间给我弄张碟来,先睹为快。朋友回复说,该剧尚未杀青,估计9月才能播出,影碟上市会更晚。我说,若能早早在市面上买到影碟,我还找你这内线干什么。
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中期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前卫画家团体。1848年,皇家美术学院的三位20 多岁的学生因不满学院成规而退学,组成叛逆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推崇拉斐尔之前的早期文艺复兴艺术,提倡其自然纯朴和唯美诗意,强调艺术细节的真实和象征性。这三位年轻画家是罗塞蒂、米莱斯、杭特。他们刚出道时,遭到伦敦文化界的嘲讽与拒绝,但由于大批评家罗斯金不遗余力的推举,他们终于被认可,其作品成为英国19世纪绘画的代表,米莱斯后来甚至当上了皇家美术学院的院长。
《绝望的浪漫派》于2009年9月如期播出,仅限英国,无缘北美。朋友从伦敦邮来光碟,我急不可耐地打开邮包,将碟片放入播映机。但是,我看到的不是拉斐尔前派的故事,而是屏幕上的一行文字:“制式不符,无法播映”。
真是难以置信。我反复将碟片取出再放入,试得手都颤抖了,可仍然不能播映。最后只好扔下碟片,一头栽倒在沙发上。
但我立刻又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先试用电脑播放,再借别人的播放机,均无果。我又去专业店转换制式,仍未果,便买了一台全制式播放机,结果还是失望。
狡猾的BBC采用了不可知的加密技术。
求而不得,乃生焦虑。
2
一年后,《绝望的浪漫派》光碟于2010年夏秋上市,我从亚马逊网站购得一套。放入影碟机,摁下播放键,哈,终于看见了,大喜。
我看见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界的三个坏小子,还看见了罗金斯,那三个坏小子在他面前几乎像狗一样可怜巴巴地匍匐爬行。还有著名小说家狄更斯,他像个小丑,不懂艺术,却偏爱说三道四,还一心想着拯救风尘女出苦海。不消说,英国美术史上那群名垂青史的美女模特都出场了,她们是西达尔(罗塞蒂的情人、妻子)、伊迪丝(罗斯金的妻子,后改嫁米莱斯)、安妮和范妮(二人都是杭特的情人,风尘女),以及超级美人杰恩(罗塞蒂的情人,后与莫里斯结婚)。
全片并不长,约5小时,分6集,前3集讲三位拉斐尔前派画家成名前的挣扎,后3集讲他们成名后的疯狂。到了最后一集,拉斐尔前派的传人莫里斯出场,给以后拍摄续集埋下了伏笔。
看完全片,有满足也有失望:这不是19世纪中期维多利亚时代的浪漫故事,而是21世纪伦敦艺术界的情色故事,影片中完全没有旧时浪漫主义的高雅和华贵,却满是现时前卫的淫乱和神经质。
不过,故事的基本史实还算准确,只是为了迎合观众与市场,一些具体细节有所编造,尤其是直接演示疯狂的性爱场面,有如低俗的三级片。
3
当年初识拉斐尔前派,由观赏绘画复制品开始。那是70年代后期,刚上大学时,北京有个难得一见的英国绘画展,展出维多利亚时代作品。我在杂志上看到拉斐尔前派的图片,立刻就被迷住了。尽管那时并不知道这派艺术有何魅力,但能看出它们与当时的中国艺术大异其趣。
被魅力所迷,却无缘进京观展,焦虑始生。
因了这焦虑,我开始留意拉斐尔前派风格。无论是感伤的摄影,还是象征的绘画,只要有这风格的感觉,我都全力收集。记得有次同一位感伤型画家聊天,他说喜欢拉斐尔前派的凄美诗意和感伤情绪。
我看拉斐尔前派绘画,在诗意、感伤和象征的包装里,在中世纪和早期文艺复兴的纯朴氛围中,隐藏着性感和情色,这是那三个年轻的叛逆画家及其美貌模特将肉体和精神在艺术中搅拌而碰撞出的激情。这是我对拉斐尔前派的感觉,为了这感觉,我在80年代中期甚至翻译过拉斐尔前派的诗歌,写过关于拉斐尔前派的文章。那时的一大愿望,是希望有机会亲眼看到这些画家的真迹。
4
拉斐尔前派的艺术活动是在19世纪50年代,仅十余年,但其影响却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绝望的浪漫派》截取了1851年三位画家从反叛到成功的故事,他们与罗斯金的关系、他们与美女模特的关系,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电视剧开始,一个名叫弗莱德的年轻记者出来讲故事,自称是三位画家的好朋友。若用叙事学术语说,弗莱德既有局外第三人称之便,又有局内第一人称之利。由他出场叙事,既得旁观者的全方位视角,又得当事人的在场与介入。这样的叙述口吻和人物关系,构成电视剧的叙事框架。
翻开英国美术史,我看不到弗莱德这个人,但在电视剧中他却是拉斐尔前派的见证者。他不仅叙述故事,也参与甚至制造故事。第一集开场,他将西达尔介绍给三位画家作模特,又将这三个年轻人引荐给罗斯金。这样的信使角色使弗莱德成为故事发展的推进者,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电视剧。但是,他在剧中每每堕入爱河,成为画家们的潜在情敌。不仅如此,他还在画家间传递假信息,造成内讧,以便从中渔利,获取美人芳心。
没错,电视剧利用美女是为了收视率,甚至将美女们那一头“拉斐尔前派式的金色长发”作为卖点。
5
上世纪最后十年,我旅居加拿大和美国,其间在各地的大型美术馆看到了一些零星的拉斐尔前派藏品,虽是原作,但所见不多。
九十年代末的某日,得知耶鲁大学美术馆展出拉斐尔前派作品,我驱车前往,总算如愿以偿。随后不久,我又在纽约的布鲁克林美术馆参观了维多利亚时代绘画展,第二次集中欣赏了拉斐尔前派画家的原作。
然而,这些画家的代表作多在英国,少在美国,我渴望看到名作真迹的焦虑并未缓解。
所以,我去伦敦时专门到泰特美术馆和皇家美术学院参观了拉斐尔前派的收藏,在真迹面前流连忘返。那一刻,也许我可以自称拉斐尔前派的粉丝了,因为我已购买了不少拉斐尔前派的画册、诗集、研究专著和传记,对这些画家的事迹可以如数家珍。
6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