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郑岩:山东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中的粟特美术因素

2017-02-14 10:14:04 
副标题#e#

  近十余年来,一批北朝至隋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的墓葬相继被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入华粟特等民族丧葬与宗教美术的讨论。受这些资料的启发,我们重新审视1971年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傅家村出土的一批北齐画像石,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

  在亚洲大陆联系东西方的通道上,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粟特人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粟特人是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为“昭武九姓”的胡人,以善于经商著称,主要信仰祆教,南北朝以后曾大批徙入中国新疆和内地。北朝及隋唐时设立专门管理祆教和粟特人事务的官职,称作萨保、萨宝或萨甫。1907年,在敦煌以西的一处烽火台遗址发现了8封写在麻纸上的粟特文信札,属于4世纪初的遗物。这些没有送到其故乡的信,成为学术界重新进入这段历史的通道。近十余年来,一批北朝至隋代进入中原的西域人的墓葬相继被发现,引起了学术界关于入华粟特等民族丧葬与宗教美术的讨论。这些发现包括西安北郊北周天和六年(571年)车骑大将军大天主康业墓、北周大象元年(579年)同州萨保安伽墓、大象二年(580年)凉州萨保史君墓、甘肃天水石马坪北朝墓和太原王郭村隋开皇十二年(592年)虞弘(北周时曾任职于“检校萨保府”)墓等。对比这些发现可以判定,国外的多个博物馆收藏的一些石结构的葬具,也属于粟特人的遗物。

  受这些资料的启发,我们重新审视1971年山东省青州市(原益都县)傅家村出土的一批北齐画像石,可以获得一些新的认识。傅家画像石出土于一座墓葬中,墓志和其他石构件被破坏,仅收集到9件有线刻画像的石板,高130~135,宽80~104厘米,原有配置关系已失去,所幸在发现时有目击者记得墓志有573年的纪年。近年青州市博物馆在整理库房时,又发现一件石板的残件,也属于这座墓葬。

  我注意到,傅家画像石与虞弘墓出土的石棺画像有许多令人惊异的相似之处。如傅家画像石的边饰与虞弘石棺的边饰极为相近。虞弘石棺所见颈上系绶带的鸟,出现在傅家的5个画面中。这种鸟纹即塔吉克斯坦境内著名粟特城址片治肯特(Panjikent)的壁画中表示财富与吉祥的衔环鸟hvarnah。

郑岩:山东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中的粟特美术因素

图1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第二石(郑岩绘图)

  傅家第二石刻一头戴折角巾、身穿褒衣的人坐在筌蹄上,左手持小杯,右脚横置于左膝上,正与一胡人对饮,后面有一人手捧珊瑚,应是胡人进献的异宝(图1)。而虞弘石棺西壁的一幅刻一带头光的神,右手持曲口碗坐于筌蹄上,前有一人“胡跪”进献供品,一人弹琵琶(图2)。这两幅画像的构图左右相反,但人物组合关系大同小异,特别是两图中的主角,坐姿竟完全相同,这种坐姿也见于片治肯特壁画中。十分明显,这两幅画像应是在同一粉本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郑岩:山东青州傅家北齐画像石中的粟特美术因素

图2太原隋代虞弘石棺西壁南部内面画像(采自《文物》2001年1期)

  但是,傅家第二石与虞弘石棺这幅画像的主题并不相同。后者坐在筌蹄上的人物深目高鼻有胡须,身著胡服,有头光,姜伯勤先生考为6世纪在波斯流行的佐尔文(Zurvan)神;而前者的主角广额丰颐,头巾与袍的形式与山东、河北、山西一些北齐墓壁画中的墓主像十分接近。这一形象显然不是粟特人,而是一鲜卑人或汉人,属于北齐统治阶层。傅家第二石中的胡人深目高鼻卷发,身穿联珠纹长袍,应是粟特人的形象。傅家的这一画面情节性较强,但是不能理解为墓主生前某一具体事件的真实再现,因为它的画面构图形式源于现成的画稿,而内容也是程式化的。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