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金申:喀尔喀蒙古的金铜佛像

2017-02-18 09:10:10 

金申:喀尔喀蒙古的金铜佛像

  扎那巴扎尔是明末清初喀尔喀蒙古地区伟大的宗教学家、画家、雕刻家,他创立的金铜佛像样式造型优美,比例匀称,金色充足,风格鲜明,具有独特的个人风貌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藏传佛教美术史上占有世界公认的崇高地位。扎那巴扎尔拥有众多的弟子和追随者,影响深远,有很多佛像是出自其弟子之手,由此形成了喀尔喀蒙古佛像的主流样式。

  喀尔喀一词初见于明代,为蒙古六万户之一,共十二部,其中内喀尔喀五部,外喀尔喀七部。雍正三年,又从土谢图汗部分出赛音诺颜汗部,共成四部(八十六旗),属外札萨克(外蒙古),仍袭用喀尔喀蒙古称呼。元代,藏传佛教曾在元大都的蒙古上层中流传,但在喀尔喀部社会,却影响极微。至16世纪末,西藏格鲁派喇嘛应邀来蒙古传法,蒙古地区才开始相继兴建寺庙。

金申:喀尔喀蒙古的金铜佛像

17 世纪喀尔喀蒙古佛坐像

  17世纪初,喀尔喀部汗王派人赴藏迎请高僧到喀尔喀蒙古传教,觉囊派僧人多罗那它到库伦传法近20年,被尊称哲布尊丹巴。1635年,成吉思汗黄金家族阿巴岱汗曾孙扎那巴扎尔被认定为多罗那它转世。扎那巴扎尔14岁时,在西藏布达拉宫由五世达赖喇嘛教授戒律,并获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称号,掌管喀尔喀地区的佛教事务。

  回到蒙古后,扎那巴扎尔在七大教区亲自设计并主持兴建了多座黄教藏传佛教寺院,弘扬西藏佛教。在他的出生地杭盖山建立禅修的寺院并专注于佛教艺术的创作。据史料记载,他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前后制作了三世佛、持金刚神、五禅定佛、大黑天、二十一度母、大型的无量寿佛像以及八座银塔。他亲手制作的金铜佛像,至今陈列在乌兰巴托市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即扎那巴扎尔登位之宫),最主要的则珍藏于扎那巴扎尔造型艺术博物馆。俄罗斯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承德外八庙也收藏了许多尊他制作的佛像。此外还有大量的金铜佛像出自于其弟子之手,这些佛像被后世统称为扎那巴扎尔派的作品。

  扎那巴扎尔在艺术方面极富有成就,他创办了蒙古历史上第一座艺术学校,在礼拜了西藏、青海等地的许多寺庙之后,他的眼界大开,结合蒙古民族的欣赏习惯,摸索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佛像制作和唐卡绘画风格。

  从传世的造像风格看,扎那巴扎尔的作品风格清新,独具特色,追随者颇多,影响深远。

  喀尔喀造像的祖型源自藏中风格,造像整体极秀美端丽,比例舒展、准确,细部精致耐看,花饰精巧,整体动态上也追求工稳对称,但端正中不失纤巧和柔媚感,有些造型样式明显地具有尼泊尔造像风格。

  从面相上看,佛像脸型清丽,额稍宽于脸颊,下颌较瘦敛,双眉高挑,杏眼高鼻,鼻梁两侧较窄,鼻翼亦较小,上嘴唇较薄,下唇略圆,稍厚于上唇,总之脸部是无可挑剔的俊美相貌。

  佛的发型亦较高敛,肉髻较高,髻珠突显。菩萨的束发亦高耸,冠饰精美,束冠的结在双耳上方呈开张的扇形,缯带上扬呈U形或多曲折的向上飘扬状。腰部收敛,胸部呈扇形,佛像多着袒右肩大衣,菩萨下着裙,不采用通过刻化立体衣褶来突显四肢这种表现形式。

  台座普遍较高,下部喜用数层旋纹,上部多用素莲瓣,底边多呈圆形,与其他系统的佛像相较,很容易辨认。

  但从整体看,扎那巴扎尔佛造像风格要比藏中佛造像的造型秀丽,不论佛像还是菩萨像,其表情都富有明朗和柔媚的气质;细部装饰极为精致,佛像表面金色完美,细节刻画精益求精。风格仅取尼泊尔风格造像的构图式样,但不比尼泊尔造像饱满宽厚。

  喀尔喀蒙古扎那巴扎尔造像的风格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