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批评 >

交河故城环境影响及保护思路

2017-02-20 10:02:12 
副标题#e#

  交河故城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史和人类文化交流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交河故城在自然灾害、遗址病害和旅游压力等影响下,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主要包括风蚀、雨蚀、裂隙、崩塌等,这些病害与环境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理清它的环境赋存条件,才能准确地分析病害形成机理,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交河故城历史概况

  交河故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两千多年。但从考古发现,交河的历史可追溯到史前时期。两汉时期,西汉和匈奴为了牢固控制西域诸城邦,都要力争控制车师这个桥头堡,出现了长达数十年的频繁战争。123年,在西域诸国的强烈要求下,东汉王朝派遣班勇为西域长史,行都护之职,次年,班勇联络鄯善、龟兹、姑墨、温宿等国发兵万余骑,战败匈奴于伊和谷,车师前国归属,经车师前部通往塔里木诸国的商道开通。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汉民移居高昌,不仅改变了吐鲁番地区的民族结构,也使车师故地成为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从公元6世纪末隋朝建立,到公元8世纪末唐王朝退出西域的将近300年里,西域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时期,高昌、交河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高昌回鹘是由蒙古高原迁徙来的。回鹘部族乌介可汗率13部南下进入唐朝的幽、营、夏诸州“附汉”外,其余分三支向西迁徙。五代时,吐蕃衰弱,回鹘逐渐强大,约于公元884年或885年占据甘州,牙帐由山丹迁入甘州(张掖)。投安西的一支在夺取北庭、西州后,建立了高昌回鹘王国。历经数十年的努力,其势力扩展到焉耆、龟兹等地,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方政权。

  柳洪亮等人的研究表明,交河故城在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营建下不断发展,从最初的军事城堡变成了最后的宗教圣地,其间经历了多次大规模的改建,而每次改建都是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因而带来了从建筑艺术到建筑材料上的变化。

  吕恩国等人发现,交河城在汉代的故城形制布局是以官署为中心展开的,城市的总体布局为非对称性。建筑技术以夯筑、土坯砌筑和开凿窑洞。后期汉人带来了凿井,这段时期城市的主人虽然经过更换,从汉人换到匈奴,又换成车师人,但是交河台地作为城市的性质非但没有削弱,反倒增强。

  李肖等人提出,到了麴氏高昌时期,城市布局以塔林—东北寺院—次干道为中轴线展开。一个个聚族而居的院落分布在次干道两侧,演变为后来的街坊区。到了唐西州时期城市的中心已从偏东侧的、沿次干道变成中央大道两侧展开的布局形制,以中央大塔—中央大道—石窟寺为中轴线展开,大规模地使用“压地起凸法”营建房屋、院落和街道。寺院出现在城市的中心位置,改变了以往王宫或衙署占据中心的格局,城市的范围向台地北侧扩展。建筑打破了许多早期的夯土建筑、竖穴墓和水井。

  到了高昌回鹘时期,高昌地区佛教逐渐复苏,寺院建筑迎来了又一高潮,交河城最后的形制布局最终形成。城市总体布局与前期差别不大,但是主要集中于道路、街巷区和寺院区的改造。对城区道路和街坊区的改建主要是在原有形制的基础上继续下挖而不是拆毁重建。对寺院区的大部分寺院的院墙进行了重建。在建筑技法上广泛采用了“垛泥法建筑”。寺院建筑的风格开始走向本土化,既采用了汉式建筑风格的基础,又吸收了藏地佛教和龟兹、焉耆地区佛教建筑的精华,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交河形制布局。

  到了伊斯兰教及其文化进入新疆以后,高昌回鹘王国的国力开始走向衰落,寺院经历了很长时间后开始破败,僧侣或信徒只好采用简单、省钱的方法进行维修,如采用土坯拱顶方法修建房屋。

  遗产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交河故城为生土城市,相对其他材料的建筑遗址,有着天然的自身脆弱性。同时,面临着诸多影响因素,包括开发压力、环境压力、自然灾害、地震和旅游压力等。

  1.环境因素

  包括沙化、环境污染等。交河故城所处地域属于最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干旱、酷热是其地域的两大气候特征。交河故城土质为中上更新世冲击沉积物构成,靠近地表的岩性以粉土、粉质黏土、粉细砂互层为主。受地质和气候条件的制约,交河故城所处台地上,从历史至今除有少量耐旱野西瓜和骆驼刺生长之外,几乎寸草不生。

  遗址所在地域大气污染物分别为悬浮物、降尘、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只有春季降尘升至首位。上述污染物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全年未超过国家大气二级标准,但悬浮物和降尘每年均有三季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1.42~3.18倍。夏季悬浮物略少,冬季降尘略少。冬季大气稳定,风沙少,但因燃煤增加,尤其是民用取暖炉的增加,使大气悬浮物浓度增加。氮氧化物夏、秋季高于冬、春季,与旅游季节汽车增加有关。二氧化硫在冬季浓度最高。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