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乙、王合内
王临乙生于1908年,是上海人,王合内原名Renée Yunne-Nikel,生于1912年,是巴黎人,本应毫无关联的二人,却因缘际会。两人的异国恋曾受到女方家庭的阻力,在王合内父母眼中,中国很遥远,局势又那么混乱。但王合内很坚持,为此其父母做出让步,让王临乙回国拿到教职,有条件养活家庭再回来迎娶自己的女儿。此后,王临乙拿到北平艺专的教职,他带着学校的聘书再次回到了法国,王临乙对感情的执著让王合内的父母没再提出任何异议。两人相伴一生,在雕塑创作中又各有成就。其中王临乙将更多的关注投向现实和历史,类似其以工人、农民、战士为表现对象的肖像作品,质朴、传神,王合内的创作则更具有温情。她的作品多以动物为主,充满着对生命、生活以及对中国的热爱。王临乙和王合内坚如磐石的爱情在今天看来无疑是个传奇。
吴作人、萧淑芳
吴作人是继徐悲鸿之后中国美术界的又一领军人物。在素描、油画、艺术教育方面都造诣甚深。萧淑芳,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以花卉画作,享名于世,兼擅风景、静物、肖像等绘画。吴作人和萧淑芳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时结识,但20年后,两人都因为种种变故成了单身,吴作人在一个沪上画展偶遇萧淑芳后,春心萌动,特地作了一首表白诗:“三月烟花乱,江南春色深。相逢情转怯,未语泪沾襟。”——《胜利重见沪上》这浓得化不开的情思慰藉了萧淑芳的心灵之创。1948年6月,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北平,在两人共同的恩师徐悲鸿的见证下,吴作人与萧淑芳喜结良缘。那年,吴作人40岁,萧淑芳37岁。
庞薰琹、丘堤
庞薰琹, 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现代画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之父。丘堤,中国第一代最为激进、前卫,活跃在油画历史上一个才华颖异的现代派杰出女画家,也是中国油画艺术的奠基人之一。1932年9月15日,庞薰琹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中华学艺社礼堂举办个展,就在庞薰琹个展上,丘堤认识了庞薰琹,不久即结为伉俪。从此,丘堤从画坛才女隐身到庞薰琹的身后,将自己的命运与庞薰琹紧紧结合在一起。
吴湖帆、潘静淑
吴湖帆,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重要画家,书画鉴定家。作为一位集绘画、鉴赏、收藏于一身的显赫人物,其妻子自然也是知书达理。潘静淑是位富贵人家的千金,她既无金玉纨绮之好,又不喜应酬,从小就在深深庭院接受传统的淑女教育,读书习字,吟诗作画。吴氏夫妇是包办婚姻,吴湖帆7岁,潘静淑5岁就定下的娃娃亲。情人眼里出西施,潘虽长得并不出色,但她却是吴湖帆的一生挚爱。步入婚姻殿堂后,俩人的生活更是是充满情趣与快乐的,“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潘静淑死后,为了悼念亡妻,吴湖帆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自己心爱的一千多方汉印集资,得了四千元,出版妻子画集《梅景书屋画集》,表达了对亡妻寄托了无尽哀思。
谢稚柳、陈佩秋
谢稚柳,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谢稚柳的绘画在近现代画坛上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代表性。他对于艺术的追求,毫无疑问代表了近现代画坛重现宋元乃至晋唐绘画辉煌的思潮。而在画师唐宋、水墨与丹青并重上与张大千、谢稚柳一脉相承,并将此一道继续发扬光大的乃是谢家夫人陈佩秋。陈佩秋是20世纪末“海上画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谢稚柳与夫人陈佩秋,俱为书画大家。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著的却十分罕见。谢稚柳与陈佩秋可以说是艺坛里的难得的天作之合。
张伯驹、潘素
张伯驹出生贵胄门第,早年与袁克文、张学良、溥侗并列为民国四公子,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潘素别称潘妃,苏州望族之后,后流落风尘,张伯驹见之钟情,赠联云:“潘步掌中轻,十里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20年代末,张伯驹被委派去上海任盐业银行总管理处总稽核,邂逅并娶了潘素。红袖添香夜读书,张伯驹造就了潘素,同时,也因为潘素,张伯驹才成为了真正的张伯驹。
李可染、邹佩珠
李可染,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邹佩珠,中国第一代女雕塑家。1944年,由校长林风眠先生主婚,导师刘开渠、李超士先生证婚,李可染与邹佩珠喜结良缘。两人在婚后没有自己的新房,只能从当地老乡家里借了一间六平方米的小屋。因为房间过于简陋潮湿,屋内竟然冒出一丛绿竹,李可染便将居室内的青竹以邹佩珠名字的谐音取名陪竹,又以晋人“不可一日无此君”之意定斋号为“有君堂”。为了更好的支持李可染改革中国画的工作,邹佩珠毅然放弃了自己的雕塑创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照顾李可染先生的生活和艺术创作,并全力支撑全家的生活重任。李可染去世后,邹佩珠又成为李可染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积极参加各类美术活动,鼓励青年美术家的成长,用另外一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艺术抱负,成就了自己的艺术理想。
谢稚柳、陈佩秋合作《鸳鸯嘉藕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