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开始关注拍品背后的文化发掘,对于拍品成交、品牌塑造、企业文化的提升也是有目共睹。值得欣慰的是,“文化反哺商业”的观点已在业内形成广泛共识。“拍卖公司不仅是一种商业形式,更是承载着文化的功能性机构。拍卖行要想做好拍卖,必须要有良好的拍卖价值观,即注重文化发掘,否则可能会被市场所淘汰。”北京观唐皕榷总经理易苏昊表示。
文化,在商业领域向来是遭受冷遇的角色。漫长的市场培育过程,让很多急于实现商业诉求的企业望而却步。轻资产的拍卖行业也是如此,成本、精力、时间都是极大的消耗,短期内可能还难以收到实质性的回报。
即便如此,仍有一些拍卖企业或拍卖人坚守在这条文化之路上,易苏昊就是其中一位。他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文物的兴趣,主要受家族父辈的影响,这种对文化的向往和渴望,也成为部队退役后本已在公安系统工作的他毅然跑去历史博物馆应聘的原因。他在历史博物馆一干就是20多年,对于古代书画、古代青铜器均有涉猎,先后出版了《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选集》和《历史博物馆藏明代法书选集》。
上世纪80年代,他了解到佳士得、苏富比的模式,从此拍卖梦在他心里扎了根。1996年,易苏昊出任中贸圣佳总经理,正式开启了他的拍卖生涯。作为最早进入拍卖行业的开拓者之一,易苏昊曾带领中贸圣佳创造多项拍卖纪录。故宫博物馆藏米芾《研山铭》,国家博物馆藏“子龙鼎”、保利博物馆藏“遂公盨”等国宝重器的回归都经自他手。
“1996年,主管部门审批了6家具有拍卖资质的艺术品拍卖行,中贸圣佳当时并没有获得在内地征集古代艺术品的许可,只能海外征集,无心插柳成了内地第一家从海外征集流失文物的拍卖企业,当时不少优质的拍品资源都是从海外征集回流的。”易苏昊认为。
不管是历史博物馆,还是做拍卖企业,他对于文化的情结一直未曾改变。“我们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解说者,但过去做拍卖的时候,往往强调市场价值或者艺术性,忽略了文化性。对于精美的艺术品,我提倡从文化内涵上欣赏,而不只是从美学上欣赏,更多是让人反思,会给我们一个新的视野和启迪。”易苏昊表示。
文化为先,这一思路贯穿在易苏昊的公司运营和专场设置之中。比如,在北京观唐皕榷拍卖2017迎春拍“紫禁城遗珍——宫廷艺术品夜场”中,不乏当年从紫禁城流出的书画和古董珍玩,多件流传有序的拍品估价待询。
易苏昊表示,“今天推出紫禁城遗珍拍卖专场,考虑更多的是历史文化价值,从明清两朝文化艺术品里找出值得继承、发扬、借鉴和总结的文化元素,从历史角度看它的文化和社会形态,向藏家或者社会来阐释、解说文化层面的东西,这也是所有拍卖人应该肩负的责任”。
人物专访
拍品资源的枯竭,成为很多拍卖企业最为棘手的问题,您如何看待征集难这一现状?
易苏昊:拍品的征集难度比以往加大,这是谁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但从这次拍卖的征集情况来看,还是令人欣慰的。“紫禁城遗珍——宫廷艺术品夜场”中,130件拍品来源有序,著录清晰,不少来自文物商店或名家旧藏。比如,清乾隆洋彩万花献瑞图大吉瓶就是英国“放山居”旧藏,拍卖记录可以追溯到1968年的伦敦苏富比。可以说,能否征集到好的作品,最终取决于拍卖公司的人脉资源以及品牌是否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影响力。
您提到“紫禁城遗珍”专场不少拍品都是从紫禁城流出,那咱们是如何征集到的?设立这一专场的初衷是什么?
易苏昊:这些拍品基本都是从紫禁城流出的,大部分散落在世界各地,国内也有,能够征集到一起是很不容易的,说明我们有专业的实力征集团队,尤其是鉴赏家钱伟鹏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同时,当年这些珍贵文物流失海外,也反映出国力衰弱的事实。艺术品真正的美体现在它被创造之时有着强大的文化、发达的经济、进步的社会,文物艺术品不仅是艺术品,与政治、经济、军事等都有很深的关系,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就是我们设立这一专场的初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