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寒冬倒逼企业创新 精品硬货依然抢手

2017-01-18 09:38:15 
副标题#e#

  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发展,艺术收藏市场在经过前些年深度调整后,逐步企稳,并触底反弹。这从2016年国内和港澳的春、秋两拍季的表现可见一斑:

  2016年是近年来最多亿元、千万元拍品成交的一年;同时,又是最多大收藏家、企业和集团机构回归收藏市场的一年;在线艺术品交易持续升温,线上线下进一步融合,使越来越多新旧买家被吸引进场;与此同时,多家大拍卖行的业绩亦都出现较大幅度回升。

  今日,我们拟通过梳理过去一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生的部分有影响力的事件,追踪市场变化的规律和脉络,探寻2017年甚至未来二三年的新趋势。

  事件1 亿元拍品量比上一年翻倍

  在春、秋大拍季,每当有亿元拍品出现时,都会引起市场一阵骚动。

  2016年,进入亿元俱乐部的拍品更是大幅增加,根据雅昌发布的《2016年春、秋中国艺术品成交TOP10》,初步统计为15件,比2015年的6件增加一倍有余。其中最令人“惊喜”的是:在保利2016年秋拍上,清宫旧藏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最终以3.036亿元成交,成为2016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

  2016年进入“亿元”榜的还有:齐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册页》以1.955亿元成交,张大千《瑞士雪山》以1.6445亿元成交;崔如琢的《秋风摇翠》,以1.416亿港元成交;张大千的《巨然晴峰图》以1.035亿元成交;傅抱石的《云中君和大司命》以2.3亿元成交;吴冠中的《周庄》以1.98亿元成交等等。

  不仅亿元俱乐部的成员在增加,千万级别的艺术品亦不断增加。以匡时十周年秋拍为例,共有37件拍品超过千万。

  点评:多件亿元、千万级别艺术品成交,让业界直呼“艺术市场回暖”。事实上,2016年高价拍品较多,主要是由于生货、精品货释出量相较前些年更多,因市场竞争激烈,消费回归理性,拍卖行亦端正态度,沉下心来在国内外挖掘甚少在市场出现过的“好货”,“减量提质”已成为多家拍卖行的共识。精品好货被藏家争抢,导致部分拍品身价节节攀升,这也说明市场并不缺钱,缺的是精品。

  事件2 企业集团和大收藏家回归

  2016年拍卖场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多家大企业集团和企业家频频进入拍场,积极抢购顶级文物艺术品,如新疆广汇、龙美术馆、宝龙集团、苏宁集团以及大收藏家王中军、张小军等。

  其中,苏宁博物馆竞得“年度全球最贵中国艺术品”清宫旧藏任仁发《五王醉归图卷》;宝龙集团以1.955亿元收纳齐白石的《咫尺天涯——山水册页》,创齐白石作品第二拍卖高价;张大千的《巨然晴峰图》,亦为宝龙集团以1.035亿元竞得;三胞集团则以1.725亿元竞得元吴镇的《山窗听雨图》,创吴镇拍卖作品最高纪录。

  大收藏家和新晋富二代、藏二代收藏家2016年亦积极进入收藏界。大收藏家刘益谦先后在纽约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北京的拍卖会上买入多件超高端艺术品,如其以2.7亿港元竞拍到张大千《桃源图》,随事又以1.13亿港元拍下日本珍藏官窑八方瓶。至此,刘益谦手头至少拥有10件价值亿元的艺术品。“帽哥”李笠以收藏近现代书画闻名,坊间称其2016年秋拍购藏了总价近8000万元的书画。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中军,2016年以2.07亿元竞得曾巩《局事帖》。

  点评:企业集团争相进入艺术收藏,实则将艺术品作为其企业资产配置的重要选项之一,这与国际很多企业和家庭财富管理同理。除了“利”之外,收藏艺术品对企业自身亦会带来“名”,收藏对其文化建设、品牌形象宣传和社会公信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作用,可谓名利双收。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书画分析师杨蓉认为,企业携大量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不仅在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影响着中国收藏的格局。企业收藏填补了国家机构收藏的部分不足,使国外很多珍贵艺术品回到国内,促进更多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事件3 拍卖企业和艺术电商快步奔向资本市场

  2016年,更多艺术拍卖企业、艺术品交易平台甚至艺术家快步进入资本市场,欲借助资本的力量加快转型和升级。

  宏图高科收购匡时国际拍卖行的最新消息是,以22亿元现金收购匡时国际100%股权。若此交易顺利进行,则宏图高科将成为“A股拍卖第一股”。

  此前5月,盛大集团宣布对苏富比股份增持至10%,将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同时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夫妇持有苏富比2%股份,并获得美国方面批次,可以继续增持苏富比股份。

  7月底,中国泰康人寿保险买下全球第一大拍卖行苏富比13.5%的股份,成为苏富比的最大股东。现任泰康人寿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同时也是中国最大拍卖会之一中国嘉德创始人兼总裁。

  12月,由“保利国际拍卖”“华谊兄弟创投”和“天辰时代”三方合作成立的保利华谊(上海)国际拍卖公司,进军上海的拍卖市场。

  此外,艺术品交易平台在2016年亦成为风投们的“香饽饽”,去年4月意外艺术获得13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去年5月,“互联网+艺术”网站艺评网亦完成数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当代艺术品电商Artand在去年5月获得730万元A轮融资;艺典中国9月宣布,获得A轮2500万元融资等等。

  点评:尽管中国艺术品市场近二年有所萎缩,然而中国市场庞大的艺术品消费潜力仍未被充分挖掘,这也是资本追逐艺术品电商和拍卖企业的内在动力。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