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清代《海错图》不靠谱 科普达人破解30个谜题

2017-01-18 09:39:02 
副标题#e#

  最近,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一组奇葩的皇家画谱《海错图》广受瞩目。这组图谱,由清代画家聂璜绘制,记录了371种或奇异凶煞,或憨态可掬的海洋生物,图文并茂错杂缭乱,被称为紫禁城里的“海底总动员”。“博物君”张辰亮自从2015年开始对《海错图》进行“学术”考察,出版了《海错图笔记》一书。昨日,他来南京举办读者见面会,与扬子晚报记者聊起了《海错图》以及探寻《海错图》的那些事。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蔡震 文/摄

清代《海错图》不靠谱 科普达人破解30个谜题

动物插图均出自《海错图》

  来,聊聊这本有趣的《海错图》

  “海错”不是“海了去的错” 是古代对于海洋生物总称

  千百年来,人们对海洋的感知、了解并有序地利用,诞生了无数美妙的故事。《海错图》应该算是其中之一。张辰亮向记者介绍,“海错”并非指错误,而是古代对于海洋生物的总称,也表示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出自《禹贡》“厥贡盐絺,海物惟错”。

  以当时及其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官方主流画风为标准来看,《海错图》这部图集远不如蒋廷锡《鸟谱》等宫廷之作精美工细。但其对光怪陆离的水族如此全面细致的表现,在中国画坛并不多见。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该册颇得乾隆帝的赞赏。

  《海错图》笔触细腻艳丽,收录的海洋生物中除却威风凛凛、憨态可掬、真实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陆离的各类口耳相传的神秘生物:龙首鱼身的龙鱼、头生双角的潜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以及鹦鹉鱼、鸽子龟、宝石鱼等。这些或存在于海中或存在于想象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神采奕奕,跃然纸上。

  看不到海洋生物图谱 作者聂璜决定自己画一本

  在我国古代,有一类文人画家以“务专”而闻名于世,但多涉兰梅竹菊、人物花鸟。能够把自己的全部创作精力与艺术生涯投入到海错画创作中并有所成的画家甚少,而《海错图》的作者聂璜,即是这样一位画师。

  对于这位人士的历史记载寥寥,只知其字存庵,钱塘人,生卒不详,猜测是一位画家兼生物爱好者。他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了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描绘了300多种生物,几乎涵盖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大部分主要类群,还记载了不少海滨植物,以及亲耳所闻的各种奇闻异事和风土人情。这本图集颇具现代博物学风格。而且每种生物所配的文字,既有观察记录,又有文献考证,并配趣味“小赞”一首,读来令人兴致盎然。

  完成《海错图》后 大画师就从历史中消失了

  这也是聂璜唯一传世的作品。之后,聂璜就从历史中消失了,此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1726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对,就是《甄嬛传》里的那个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后来,因为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海错图》被重新装裱,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图录类画谱,表现内容涉及海洋生物、飞禽走兽、花卉等各类题材,而其中《海错图》最为独特,也最引人注目。“大概皇帝身在深宫,又是北方人,没见过南方沿海这么多生物,所以觉得这本书很好玩。”张辰亮告诉记者。

  遗憾的是,《海错图》至今并不“完整”。根据《石渠宝笈续编》的记载,《海错图》共有四册。当年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如今前三册《海错图》留在了北京故宫,而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第四册主要讲的是‘虾螺蟹’,从网上流传的图片中可以看出,这第四册由于所绘主题更加易于观察等原因,明显画风更加写实。”张辰亮说。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