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给胡适的一封亲笔信
1922年8月23日,李大钊从北京来到上海,几天以后给北京大学任教的胡适写了一封信,内容如下:
适之吾兄:
学潮如何结束?中山抵沪后,态度极冷静,愿结束护法主张,收军权于中央,发展县自治,以打破分省割据之局。洛阳对此,可表示一致。中山命议员即日返京。昨与溥泉、仲甫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Democratic front),与反动派决战。伯兰稍迟亦当来京,为政治的奋斗。《努力》对中山的态度,似宜赞助之。弟于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一二日即回沪去洛阳返京矣。余容面谈,请将此情形告知梦麟、一涵诸同人。
弟 李大钊
这封信不足二百字,但它蕴含的信息量很大。
“学潮”,是指发生在北京各高校的教育独立和教师索薪运动。1922年5月的直奉战争之后,北京高校的教育危机日益严重,各高校教职员工由原来争取教育经费独立,进一步提出整个教育独立的要求。
“中山抵沪”,说的是孙中山在陈炯明兵变后被迫从广州出走上海,这是他一生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了广州,非常国会自然也无法在此立足,于是也就有了后面所说的“中山命议员即日返京”。
“分省割据”,其实还有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那就是“联省自治”。五四运动以后,一些人认为,既然南北政府都无力统一全国,与其连年征战,不如各省先行自治,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了,再实行联省自治,如此便可以不通过武力而最终实现全国统一。从表面上看,这似乎为久经战祸、渴望和平统一的国人提供了另一种可行的选择。然而,1922年5月以后,地方军阀为了抵制直系军阀“武力统一”的威胁,相继唱起了“联省自治”的高调,企图通过割据一方的办法保住自己的实力与地盘。
对于这些地方军阀的如意算盘,孙中山多次予以揭露。1922年8月12日,他在赴上海的途中指出:“中国此时最可虑者,乃在各省借名自治,实行割据,以启分崩之兆耳。”在这次讲话中,他还再次强调了“发展县自治”的想法,“至言真正民治,则当实行分县自治。盖县之范围有限,凡关于其一乡一邑之利弊,其人民见闻较切,兴革必易,且其应享之权利,亦必能尽其监督与管理之责,不致如今日之省制,大而无实,复有府道界限之争也。”
孙中山对地方自治的设计,用心可谓良苦。然而在军阀混战的情况下,又有谁能容他“发展县自治”呢?李大钊在信里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洛阳对此,可表示一致。”
“洛阳”指的是当时在洛阳扩军练兵的吴佩孚。五四运动爆发时,吴佩孚旗帜鲜明地支持学生运动,把自己塑造成了一个正直爱国的军人形象,斯大林、孙中山,甚至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都纷纷与之接洽。吴佩孚手下的得力干将白坚武是李大钊的同学,通过这层关系,李大钊曾于1922年6月6日亲赴保定会见吴佩孚。从某种意义上说,孙中山“收军权于中央,发展县自治,以打破分省割据之局”倒是与吴佩孚武力统一全国的想法有几分相近。
“溥泉、仲甫”,是指张继、陈独秀,李大钊信中所说的“与溥泉、仲甫商结合‘民主的联合战线’”,并不是指后来的国共“党内合作”,而是指国共两党的“党外合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西湖会议前的一贯主张。
“伯兰”,即孙洪伊,中国近代兴办教育的知名人士,与李大钊有深厚的交往。孙中山在广州组织军政府时曾被任为内阁总长及高级顾问,为促进国共合作做了许多工作。
“《努力》对中山的态度,似宜赞助之”,这一句话看似不经意,却是李大钊这封书信的重点所在。
1922年6月,在陈炯明发动兵变的几天以后,胡适在《努力》周报上发表短评,竟赞扬陈炯明的举动是“革命”,这不能不引起包括孙中山在内的国民党人的极大愤怒。
李大钊与胡适始终是关系不错的朋友,因此,他亲自给胡适写信,进行调解和劝说,于是也就有了“似宜赞助之”这句话。也正是李大钊的这句话,使得《努力》周报后来刊登的《述孙陈之争》,《再述孙陈之争》,以及胡适的几则短评,在对待孙中山的调子上稍稍发生了一些变化。
“弟于明日与仲甫赴杭一游,一二日即回”,李大钊这里所说的与陈独秀的赴杭一游,实际上是去参加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共产国际根据马林的汇报作出指示,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
在陈独秀等人逐渐将《新青年》改造成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的同时,胡适的周围也重新聚集了一批知识分子,其核心成员包括丁文江、任鸿隽、高一涵、蒋梦麟等人,他们更倾向关注现实问题。因此,李大钊这封信的最后一句话便是“请将此情形告知梦麟、一涵诸同人”,显然是希望他们能够改变对孙中山的态度,最好能“赞助之”。
李大钊的这封信是一份很重要的文献资料,因为没有在信里写明日期,所以一直以来,对于这封信的写作和寄发日期,基本上都是笼统地写成8月。随着档案材料的不断深入发掘,可以推算出这封信的写作和寄发日期应该是8月27日。理由如下:首先,据胡适在日记中记载,他在北京收到李大钊这封信的日期是1922年8月30日。当时从上海发信到北京,需要四天左右的时间,所以李大钊此信应是8月27日左右写好后发出的。其次,李大钊和陈独秀从上海到杭州乘火车约需半日的时间,次日参加西湖会议比较符合常情。西湖会议的会期是8月29日至30日,也就是说李大钊应于8月27日写好并寄发此信,然后于8月28日与陈独秀赴杭州出席西湖会议。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