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嘉禾拍卖公司总经理魏辉
今天是2016年12月13日,上海嘉禾又一年秋拍临近,今秋艺术品市场升温,内地各大公司拍卖成绩斐然:中国嘉德秋拍总成交额22.93亿元;北京保利秋拍总成交额28.3亿元;北京匡时秋拍总成交额22.5亿元;三家共计5件过亿作品……不能忘记的是去年今日,在当时经济大环境不好、艺术市场萧条的情境下,2015年12月13日,适逢上海嘉禾五周年生日之际,在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潘天寿精品巨制《鹰石图》由一位神秘的买家电话竞得,成交价1.15亿元,成就了上海艺术品拍卖市场步入“亿元时代”。
嘉禾五年来,从一个初学者到上海,在推广海派的同时,遇到了很多五湖四海的朋友,现在有了一席之地,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特别是去年2015年,上海嘉禾像是临危受命的一个将士,靠着一股无畏的勇气完成了这个被很多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加之外面某些人的猜忌而使这幅“民间潘画之王”丧失了一定程度的宣传力度,我们携着这幅画,经过多方论证后推入市场还是面临了枪林弹雨。值此一周年之际,我想发表一些感慨表示纪念。
仍记得收藏潘画后的张先生怀着难以言表的激动和欣喜,他说:“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天才,不仅因为他目前在艺术界的地位和声誉,更因为他的艺术水准和艺术价值……为中国艺术史作出了突出贡献”,张先生还表示,自己的收获在于通过收藏艺术品,学习艺术家的精神,吸收艺术的思想和美学,促进自身敢创新求极致,进而用这种精神对待企业的每一件产品。
这件作品到拍卖行来得偶然,但后来对它价值的论证着实花费了一番功夫。我凭自己在行内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件《鹰石图》绝真无疑,我想如果让一件好的作品埋没下去,那是对艺术品本身的轻视、亵渎和对艺术家的不敬,于是我们持此巨作请很多业内权威人士鉴赏,让我欣慰的是,潘公凯先生、萧平先生、叶尚青先生、郑竹三先生、章津才先生、卢炘先生等都对这幅作品激赏不已,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所以才出现了“拨开非议见真相”潘天寿《鹰石图》在预展的亮相,并以1.15亿元在沪上高调成交,轰动一时,仿佛就在昨天。
记得那是2014年1月4日的一天中午,我和一个朋友在公司门口的苏浙汇吃饭,此时一个电话打来:你是嘉禾魏总吗?我说是的,“那你们征集结束了吗”,我说,“本公司长年征集”,然后他告诉我有一幅作品想要送拍,我说好呀并顺便问谁的作品,对方说潘天寿,一听是潘老作品,我又追问了一句多大尺寸,“丈二匹”。一听这么大尺寸,心想那不要好几个亿,呵呵……然后我们就约一点半公司见面。公司业务特别繁忙,吃好饭两点回到公司好多人排队等着,先处理了几件事,转眼已到四点,我请送拍者把画从包里拿出来展开贴在墙上,忽的一股真气逼来,款识书写自然、刚劲有力,印色鲜艳而不失浑厚沉着,布局开张大气,四只鱼鹰形态各异,也只有潘老能驾驭此巨制。我深深地凝视了送拍者至少一分钟,暗忖:如此惊天动地的画送到嘉禾,激动不已。
接下来,我第一个电话打给潘天寿入室弟子叶尚青老师,得知叶老师在家,当晚就驱车赶往杭州,叶老师及师母早已在家等候,我把画挂在他画室的墙壁上,叶老师很快判断说,这幅画是潘天寿60年代初期创作的。后来叶老师动情地写到:毫无疑问,此帧《鹰石图》巨制是潘老的晚年精品得意之作!那天我还问叶老师这幅画可以出版到《潘天寿全集》吗,他说自己没有参与编辑,估计是已经截稿了。
潘公凯与魏辉
然后我又辗转通过朋友联系到潘天寿之子潘公凯先生,并乘3月19日晚班机飞北京,20日中午到了中央美院,和徐鉴兄一起等了两个多小时后,接到来电得知潘院长他已回办公室,我们便快步进了办公楼与潘院长会面,在一间会议室里,看到潘院长温文尔雅的从办公室里走过来,我们把画打开后,他只看了三分之一便说了两个字:真的;看到三分之二时,又来了一句真的;全部看完,他用低沉的音调说道:“真的,看到父亲晚年这么年大的作品留在民间,还是第一次!”此时我又问这幅画可以出版到《潘天寿全集》里吗,他说好像已经编好了。卷好画各自分别时,潘院长忽然回首,挥起右手向着我说:“你告诉藏家,这画是真的啊!”我说:“我会的潘院长,谢谢!”
古代书画鉴定专家萧平现场导览作品
随后我回到上海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把《鹰石图》连同另外十余幅潘天寿作品的图片发至《潘天寿全集》对外公开征集的邮箱。直至2014月10月份,《潘天寿全集》出版, 经过七位顶级权威专家的“火眼金睛”,几千幅作品中毫无争议的仅227幅,加之各大画院藏、美术馆藏、博物馆藏及潘天寿纪念馆藏的500多件合并此全集中,共计764件,耗时四年之久,这部全集是集学术性、文献性、鉴赏性于一体的经典之作。我在翻阅时欣喜的发现,全集第二卷第298页收录了这件巨幅《鹰石图》!我看后高兴地跳了起来,一口气买了二十套收藏。
《鹰石图》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