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塞尚 艾斯塔克湾风景 布面油画 59.5 × 73 cm 1882-1883年作
来源
Hans Wendland博士, 柏林
Bemheim-Jeune et Cie画廊,巴黎
Paul Cassirer,柏林
Margarethe Oppenheim, 柏林(1910年从以上收藏家获得)
Karl Haberstock, 柏林和伦敦,S. & R. Rosenberg, 伦敦(1937年7月从Margarethe Oppenheim资产中获取)
Andé Weil, 巴黎
Carroll Carstairs画廊,纽约
Marshall Field夫妇,纽约
David Rust女士
起源教堂与大公宗教会,旧金山
现任收藏家自1979年收藏至今
说明:作品成交后,交割地点为中国香港
对于塞尚,美国艺术史学科中最卓越的学者夏皮罗曾在他所著的《现代艺术:19与20世纪》中精彩地总结到塞尚之于艺术史的重要地位,“他并没有创立一个画派,但却对他去世以后的几乎每一个画派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我认为,他那种能够激发不同禀赋和气质的画家的力量,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他以同样的完满性,实现了其艺术的许多不同侧面。”塞尚的“完满”不仅止于其艺术所最终呈现出来的表象,同时,还在于其艺术实践在历史间隙中所收获的“充盈”的结果。
保罗·塞尚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当印象派画家群体还深陷于传统阵营艺术家和普通民众的冷嘲热讽之中,难以立足的时候,塞尚显然更要失意落寞地多,无论是在研习绘画,还是于画坛崭露头角方面。1839年1月,塞尚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州埃克斯市一个家境富裕的制帽商家庭,后来,他的父亲又转而从事银行业。富足的生活条件使得父亲始终寄托于儿子子承父业,然而,塞尚却偏爱于绘画。这让父亲从一开始便十分反对塞尚选择“画家”这条道路,直到在母亲和妹妹的极力劝说下才得以前往巴黎学习绘画。不仅如此,在此之后,塞尚还接连经历着在巴黎苏伊塞学院创作得不到人们肯定,以及落选巴黎美术学院入学考试的遭遇。而在身居巴黎画坛名利场的数年间,塞尚不仅多次落选沙龙展,同时即便是在印象派的展览中,也是不由地批评声一片。因而,在塞尚的从艺之路上,“困难重重”、“心灰意泠”总是常伴左右。令人嘘唏的是,直到古稀之年,塞尚才逐渐获得了应有的声望和名誉。只是在此时,塞尚已将不久于世。
塞尚徒步去往写生地
因此,一百多年后,当人们在艺术史册中阅读到“现代主义之父”的桂冠毋庸置疑地属于“塞尚”的时候,恐怕连塞尚自己也会感到讶异万分。与当时在法国占据话语权力的学院派不同,塞尚并不将“严谨的色彩”、“符合自然主义的造型”、“学院的透视规则”以及“典雅的气质”奉为圭臬,因而在学院派看来,塞尚绝不是在“认真地画画”。而相对于此时的前卫阵营——印象派来说,塞尚又显得独特地多,他所瞩意的并不如其他印象派画家那般强调色彩在视网膜上呈现出来的物理效果,而是通过几何形的视角去寻求物体的量感和景深。由此可见,应该说塞尚的画风在此时的画坛中处于一种“离群索居”的状态。而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恰恰印证了塞尚在艺术史上的不二传奇。他从印象派的创作理念中获得启迪,又于库尔贝、杜米埃、德拉克罗瓦、鲁本斯、委罗内塞和米开朗基罗那里先后汲取了巨大的营养,却逐一摆脱了它们的束缚,从而于创作中旨在彰显出客观对象内中所蕴藏的原初的、未知的巨大力量。可以说,其创作的深度中不仅内含着以往巨匠的艺术基因,同时也影响了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表现主义等等在其之后陆续出现的几乎所有前卫艺术形态。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