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交易的平台有两种,画廊(包括私下交易)和拍卖行。前者是以定价进行交易,后者是以估价进行交易。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前者一般是一对一的,后者是一对多的。所以拍卖行的估价如果过低,在竞拍的过程中可以一路飙高,如果过高,则可能导致流标。如果估价大概符合市场预期,则会在估价的幅度区间成交。如此说来,拍卖这种交易形式的估价在实现价格的竞价过程中,有其纠偏功能、纠错功能。在市场向好,人气鼎盛的市场格局下,拍卖价格往往成为新闻引爆点。但拍卖这种交易形式并不能保证永远产生高价,一旦在经济危机来临,必然出现拍品纷纷落马流标,成交价格剧烈下挫的现象。
那么艺术品拍卖的预估成交价有什么用?拍卖行是如何使用预估价来引诱潜在买家出价的?
什么是拍卖估价?
拍卖预估价为客户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当下市场情况的语境,“邦瀚斯纽约拍卖行负责版画及其他多个部门的资深专家Shawna Brickley在电话采访当中说,“我们所有的估价都是根据过去几年中其他可参照拍品的拍卖价格所制定的。我们获得这些记录后,依照相应上拍艺术品在当下的市场可能获得的价格而制订了一个中间价格区间。
什么是指导性估价?
所以一般来说,拍卖行的估价是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往成交价格的平均数形成的。这种估价称之为指导性的估价,是拍卖行估价实践中最基本的方式。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拍卖中,约有百分之五十的作品会在高低估价的区间内成交。
指导性估价是如何定价的?
一般来说,拍卖行的指导性估价是根据同类艺术品以往成交价格的平均数形成的。在图录上,它呈现为一个估价幅度,比如说一件乾隆官窑器,标价为八十万至一百二十万美金,八十万称之为低估价,一百二十万称之为高估价,这是指专家认为根据以往的成交记录,这件作品的落槌价应当落在八十至一百二十万的价格区间。
什么是策略性估价?
在佳士得纽约赛克勒专场的藏品专拍中,一百件艺术品的估价远远低于国内的市场价,引得国内藏家蜂拥而至,成交价格则是估价的两倍半,许多拍品都以估价的三五倍成交。这是因为塞克勒的拍卖是塞克勒遗存的信托拍卖,信托执行人对拍卖行的低估价并不斤斤计较。况且塞克勒的藏品已陆续在佳士得拍过多次,每次都以低标高卖的结果博得皆大欢喜的结局。这种以低标的策略来吸引买家,进而达到可能的高卖的结果,我们称之为策略性的估价。
指导性估价和策略性估价之间的关系?
我们说指导性估价是基础是标准,而策略性估价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最经典的估价模式。这是因为拍卖行的估价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竞标人,通过竞价机制而形成高价成交,因此参与的人越多,气氛越热络,则形成高价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哪种艺术品适用于指导性估价?哪种艺术品适用于策略性估价?一般来说,流行性强的商品,传承出处好的商品,更适合低标高卖的模式。因为众多的买家势在必得,不必太担心流标或低卖。流行性差的商品,则不适用于策略性估价,因为曲高和寡,低估可能导致低卖。此外,低估或高估,还要看卖家的心气和要求,一般拍卖行当然是会尽量说服委托人接受低估可能高卖的模式。最生动鲜活的例子莫过于前几年在香港进行的两场拍卖,其中尤伦斯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几乎每件作品都以估价的两三倍最终成交,最终的成交总额也达到了4.27亿港元,远远超出了原先1.3亿港元的预期。形成强烈反差的例子是玫茵堂瓷器专场拍卖,由于估价过高相当多的拍品流标,总成交额为3.99亿港币,远远低于事先估价的7.1亿至10.7亿港元。由此拍卖行也发现了,如果估价过高,那么就会立刻吓跑一部分参与者,拍卖行期望拍品可以获得应当的价值,但是很多情况下,藏家们掌握着和拍行相同的信息,所以他们对于市场也非常了解。当价格有问题时,他们会感觉到异常。因此大部分拍卖行渐渐除了尽己所能地提供最真实的数据之外,不会再做其他的事情。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