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银行有着2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银行之一,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摩根大通银行在艺术上的收藏与眼光都是金融投资领域,乃至艺术界的前沿。下面《艺术市场通讯》将和大家一起来聊聊摩根大通的艺术渊源。
企业艺术收藏的引领者
摩根大通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JPM)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金融服务公司,管理资产达2.0万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在投资银行、消费者金融服务、小型企业及商业银行服务、金融交易处理、资产及财富管理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等领域享有领先地位。
1959年,也就是现在J.P摩根大通银行来源之一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在银行主席大卫•洛克菲勒的领导下启动了公司收藏艺术品项目。这被认为是公司艺术品收藏领域的开创之举。他们最早开展公司收藏的初衷是什么呢?主要还是为了银行办公建筑的装饰。大通曼哈顿银行是一家大型的零售银行,所以它的业务网点比较多,用艺术品装饰办公环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实现他们“工作中的艺术”的理想。
摩根大通的艺术收藏从管理,购买到使用都开创了先河。为了确保藏品的艺术性与未来价值,洛克菲勒建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吸纳当代艺术界的资深专业人士负责艺术收藏的采购并建立了高效的采购管理机制。在艺术品选择方面,摩根大通艺术委员会也兼容并包,视野遍及全球,选择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优秀作品。各种各样的当代艺术品成为了摩根大通全球各个办公室最特别的装饰品,员工与艺术和谐相融,在彰显公司人性化与多元化的同时,不断激发工作中的创造性。
在艺术收藏部门(ArtProgram)的常规收藏工作之外,摩根大通还时常在世界各地做展。 2004年他们资助了纽约当代美术馆(MOMA)扩建项目,同时在那儿做展,追溯起来,摩根大通的创始人JohnPierpontMorgan本身就是收藏家,他的母亲正是纽约MOMA的创建人,渊源一直未断。2008年,ArtPro-gram在总监LisaKErt的带领下来到迪拜的国际金融中心,做了“收藏的视觉:摩根大通收藏现当代艺术”展,将70多件国际性的当代艺术作品带入中东,也让迪拜从新的角度了解一家银行。
与当代艺术的不解之缘
作为最早开始艺术收藏的银行企业,摩根大通无疑是最成功也是最具先锋性质的公司。在现在中国一线的许多当代艺术家们甚至还没有出生,就算在美国,当代艺术也还没有完全进入主流视线时,他们就有意识开始建立与银行业务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当代艺术收藏体系——在当时,这个行为本身就非常具有当代性。
人们常说他们开展收藏的动机是为了让由1988年普利兹克奖得主戈登•邦夏设计的“大通曼哈顿广场”变得朝气蓬勃。
对这个街头巷议的说法,大卫•洛克菲勒并不否认,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曾经说道:“是的,但这种说法过于简单。戈登•邦夏是一个十分有创意并且对艺术感兴趣的人,也是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MoMA)的一名理事委员。他强调,虽然大厦设计简约,比例适当,也满足了高效的需求,却缺乏内部装饰,建议我们引进当代艺术品——不仅为了大厦内的银行员工、客户和宾客享有好的环境,也为企业文化提供了一种关于努力与上进的新的诠释。这个看似与大通的艺术收藏无关的小故事,却影响了大通银行乃至以后的艺术收藏方向——那就是当代艺术。”
设计师的建议很快被高层采纳。帮助大卫建立起艺术品购买体系的是阿尔弗雷德•巴尔(Al-fredBarr博物馆收藏总监)、罗伯特•霍尔(RobertHale,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多萝西•米勒(DorothyMiller,纽约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杰姆士•约翰斯•维尼(JamesJohnsonSweeney,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馆长)等响当当的名字。
如今,摩根大通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当代艺术品收藏机构之一,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的7,800多名艺术家创作的逾30,000件艺术品,陈列于摩根大通全球400多间办公室内。除收藏之外,公司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顶级当代艺术场馆的活动与发展,在2008年3月在迪拜举办特别展览以展示摩根大通的现当代艺术收藏。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