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残损书页中的杂质剔除,才能保证修复后的古籍平展如初。
在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的一间办公室里,摆放着来自全国各地待修复的古籍文献、拓片和字画,桌面上摆满了毛笔、板刷、锤子、铅砣等工具。一群年轻的修复师,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工作台前,从事着古籍修复工作。
一位古籍修复师在灯光下检视一张严重受损的古籍书页。
对普通人来说,破损严重,甚至粘连得无法翻开的珍贵古籍,经修复师的双手重获新生,是一项神秘而复杂的工作。数百年里,书籍因受到虫蛀、鼠啮、霉蚀、酸化、磨损等损害,破损情况千差万别。修复师不仅要具备化学、生物、书法、美术等方面知识,还需要在材料、笔迹等领域有一定研究。
修复所使用的马蹄刀、三角刀、竹管排笔等各种工具。
28岁的万小兰恬淡沉稳,从事古籍修复近5年。她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弄着案板上破损不堪的泛黄纸张,用薄如蝉翼的薄棉纸为古籍作“植皮手术”——这是一套破损比较严重的古籍,出版于清代的《潼川府志》。
工作室存储了各类纸张,修复使用的补纸要与古籍书页的纸质、厚薄、颜色相同或相近。
大量的虫蛀破损,让页面成了一张张“纸网”,书页之间还相互粘连,难以分开。修复工作需要先将单页展开,再对页面的虫洞部分进行修补、压平,直至装订成册、恢复如初。说起来简单的几个步骤,却需要修复师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并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完成。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