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银铤 现藏河南博物院
1970年春, 建筑工人们在洛阳市金谷园路、塘沽路一带修筑地下管道时,意外地发现了一条黑黢黢的金属物体,正反两面都刻着字。
后经专家辨认,这是一条唐代的银铤,与现在的银条相似。上面錾刻的文字,正面为“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臣杨国忠进”,背面为“安边郡和市银壹铤伍拾两”,下面还有小字“专知官监太守宁远将军守左司御率府副率, 充横野军营田等使赐紫金鱼袋郭子昂, 天宝十二载十二月日”。
▲银铤的反面
看到“杨国忠”三个字,有读者可能会想:莫非是我知道的那个,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恭喜您答对了!此杨国忠,正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外戚杨国忠。他在安史之乱之前权倾朝野,是炙手可热的人物。究竟他的官职高到什么地步?这块银铤可以提供给我们更加详细的信息。
▲电视剧《杨贵妃秘史》中,演员张颂文饰演杨国忠(图自网络,侵删)
银铤上记载的杨国忠官衔共有三个,分别是采市银使、右相、文部尚书。“采市银使”这一职务,史书上并无记载,但通过银铤可以推测,大概是专门为皇家征收“和市银”的使者。“和市银”为何物?这还要从唐代的和市制度说起。
《旧唐书》卷四十三《职官二》中记载:“凡和籴(音“迪”,意为购买粮食)、和市,皆量其贵贱, 均天下之货,以利于人。” 可以看出和市是由国家主导的物资收购制度。
在古代,由于农业科技不发达,物资储存条件差,百姓常常出现秋收时粮食吃不完,到了春季青黄不接,却因没钱买不到粮食饿肚子的情况。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方便百姓的生活,唐代统治者推行了“和市”制度,其具体的执行方法是“每至秋获之后,冬收之时,散开诸场,逐便和市。免费高价,复资贫人。”秋天用高价收购余粮及其他农产品,给贫农以足够的积蓄,保证他们的生活。
这一制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推行过程中产生了种种弊端,由于与今天的主题关系不大,此处暂且不表。
杨国忠的其他两个官职——右相和文部尚书,在史籍上均有记载。右相是中书省的副头领,职责是为皇帝起草诏书。文部尚书即为吏部尚书。据《新唐书》记载,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改吏部为文部”,由杨国忠担任尚书。四年后杨国忠去世,旋即唐肃宗李亨即位,又将“文部尚书”改回“吏部尚书”。可见这一头衔为杨国忠一人独享。
银铤上的刻字表明,这块银铤是由安边郡的官员郭子昂进献给当时的采市银使杨国忠,再由杨国忠进献给皇帝的。
那么安边郡是现在的哪里呢?读者们可能会想:安边安边,大概是边疆吧?恭喜您又答对了!安边郡位于现在的河北省蔚县,从唐朝当时的版图来看,离边境还是很近的。至于官员郭子昂,从他的职位来看,应是集安边郡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于一身的实力派地方头目。
郭子昂其人,两《唐书》无传。但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在给其堂兄颜杲卿撰写的碑文中,却提到了郭子昂的名字。碑文中提到,在安史之乱中,颜杲卿号召河北义士反抗安禄山统治,于是:“赵郡杀贼刺史马道贞, 钜鹿杀刘柸, 广平杀郭子昂……皆以其首至”。由此看来,郭子昂是安禄山的追随者,还在安禄山的帐下做了官。
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而郭子昂进献银铤的时间为天宝十二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算,应是公元754年年初。那时安禄山已经担任了河东道的节度使,掌管整个河东道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而安边郡正在河东道的统治范围内。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此时的安禄山正在有条不紊地扩大自己的势力,策划着叛乱,表面上却还对唐朝廷言听计从,河东道的各项事务都照常运作。官府规定的“和市银”也是正常上交。
开元盛世以来,社会安定。统治者唐玄宗愈发沉迷于享乐,疏于政务,对于金银是越发喜爱。这块银铤上交一年后,准备充分的安禄山联合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15万军队,号称20万,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南、河北地区的唐军无心抵抗,望风归降,唐玄宗也仓皇逃亡四川地区。
▲(传)唐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唐玄宗逃亡蜀地的景象
这块刻有杨国忠、郭子仪等人名字的银铤,不光是唐玄宗时期外戚权势扩大,只手遮天的证据,也是安禄山在反叛前假装归顺朝廷,暗地里结交各方势力的实物证明。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