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缺了它也不行!

2017-02-23 09:08:58 
副标题#e#

  如果说春秋时期的历史像淙淙流淌的小溪,水流偶尔打个旋儿却不影响整体的平静,那么战国时期的历史则风云突变,好像暗礁密布的险滩。惊涛骇浪一个接着一个。驾驶着国家之舟的各国君主们,稍一个不注意,便会撞上暗礁或被巨浪打倒,落得个船毁人亡的惨剧。

  而这个惨烈的“战国时期”从哪一年开始,目前有多种说法。比较能令人接受的是三种:公元前476年(《史记·六国年表》从这一年开始)、公元前468年(与记载春秋史事的《左传》相衔接)和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

  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缺了它也不行! 

战国七雄形势图

  在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大小战争不断。从公元前476年,到秦统一中国的前221年,这255年中,共发生大小战争230次。天下从西周、春秋时期的成百上千个小封国,整合为七个大国和大国夹缝中的几个小国,国际竞争一下子变得残酷起来。各类资源的不断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和烈度也急剧上升。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指挥和管理本国的军队,使得将士们服从自己的命令,成为每个国君必须要思考的问题。而今天为您带来的,就是一件与军队管理有关的文物——虎符。

军队在手天下我有?缺了它也不行! 

战国 秦杜虎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图:《秦兵器及虎符选介》)

  这件秦杜虎符,于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北沈家桥村,1978年由社员杨东峰“上交国家”。它长9.5厘米,高4.4厘米,作行走的猛虎状。虎背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

  “兵甲之符。右才(现在写作“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现在写作“毋”)会符,行殹(现在写作“也”)。”

  意思是说:这个虎符是调兵所用,右半符存君王之处,左半符在“杜”这个地方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成功调动。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直接调兵,不必苦等君王的右符了。

  器物上的铭文是在虎身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形成,虽历经两千多年,仍熠熠闪光。字体绝大部分是小篆,规整挺秀。

  虎符, 是古代君主授予大臣和将军们兵权,准许他们调兵遣将的信物,是古代符契档案的一种,反映了古代“发兵用符”的制度。

  虎符多用铜铸成虎形,虎背上有铭文,从中间分为两半。

  正如秦杜虎符上的铭文所写,虎符右半留存中央,左半发授给统兵的将帅或地方长官。需要调兵遣将时,则必须由使臣拿着留在君主处的右半个虎符,和存在将帅或地方官手里的左半个虎符合在一起,方能生效调兵。现存的秦杜虎符只有左半个,厚0.7厘米。右半个不知失落何方。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