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在“清三代”瓷器相继拍出天价后,市场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很多收藏爱好者将目光落在了时代相去不远的民国瓷器上,瞬间颠覆了“越老价值越大”的市场说法。
这种转变显示,藏友更理性,不再钟情“五大名窑”,追逐元明青花,退而求其次,将收藏行为锁定距今只有百年的文化领域中,避其热点,投资冷门,其不无道理。为了解收藏市场风向突然逆转的背后原因,记者访谈了几位资深的收藏专家,一探究竟。
清末后的又一次瓷艺复兴
研究近代史不难发现,民国时期极具时代特色,这注定了存市藏品饱含文化内涵,为未来定下了收藏有潜力的基调。
收藏专家李晓旭说,民国时期指的是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当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致使中国瓷业萧条衰落。正因此,一批为官制瓷的匠人流入民间,点燃了之后的民瓷复兴之火。
新粉彩瓷、浅绛彩瓷便是这一期间创烧的独具特色的新瓷。拿新粉彩瓷来说,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是在造型、线条上,还是在光泽、色彩上,都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作品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的欣赏水平。
与新粉彩瓷不同,浅绛彩瓷更可谓民国瓷器的典范。在当时染料不足的情况下,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画家,为瓷作画,水墨勾勒,淡赭石渲染,低温烧制,使其瓷上纹饰近似于浅绛画。特殊的历史背景创造了这一独特的时代产物,为后来留下了一批文化遗产。
更值一提的是,民国时期也有御用瓷。1916年袁世凯称帝后,烧制了一批以水彩和粉彩为主的御用瓷器,常打有“居仁堂”款和“洪宪年制”款,工艺水准完全达到清王朝官窑的水平,业内称之为“瓷业衰退中的奇葩”。
民国瓷器拍市身价逐年上涨
民国 汪野亭笔筒瓷板 (一组三件) 北京匡时2013秋拍 成交价:287.5万
民国瓷器日渐升温是近些年的事儿,尤其是浅绛彩瓷和民国新粉彩瓷,都是业内外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
在2002年的嘉德春季拍卖会上,曾一次推出了民国粉彩瓷器12件。其中,粉彩罗汉像以4.95万元成交。粉彩魁点斗图观音瓶估价6万元至8万元,最终以13.2万元成交。
在2003年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牧童骑牛图花瓶,估价8万至9万元,最后以9.68万元成交。此前也有一件民国粉彩人物纹瓶,底上有蓝料款印章“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当时估价3.6万元,经过一番竞投,最后以6万元成交。
2007年3月,中国嘉德拍卖专场中,推出了60多件民国瓷器,其估价在1至5万元之间。其中,汪野亭创作于1930年的一件绘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仅为3.5至5.5万元,最终成交价竟达25.3万元。同年1月,在北京翰海迎春拍卖会上,一对民国粉彩百花不露地开光花鸟纹天球瓶,也拍得了22.55万元。
对于民国瓷身价的快速上涨,瓷器收藏专家任学明深有体会。他表示,由于民国瓷器兴起晚,早些年一些品相好、做工精美的瓷器只有千元左右,罕见的珍品也没超过万元。而如今,价格已不知翻涨了多少倍。
瓷器中的“黑马”成色几何
一位资深收藏界人士告诉记者,虽然民国瓷的文物等级和经济价值都不算高,但却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随着时间推移,民国瓷的投资价值可能会越来越高。
瓷器收藏专家任学明认为,从民国时期开始,陶瓷创作者开始在作品上署名,因此创作者的思想体现得更加浓烈,作品个人色彩更为鲜明。不仅画片题材易于被接受,人物清晰的神态、淡雅的色泽也更接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加之民国时期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大大影响了手工艺品的发展,所以精品瓷器多出于民国初期,且数量不多。
价值处于低谷,这是藏友们普遍认可的观点。资深收藏家谷先生回忆,最早文物商店最便宜的就是浅绛彩瓷,三五百一件,能买很多。随后浅绛瓷也开始逐渐升温,每件涨至千元或数千元,价格一直上涨至今,基本每年都有20%的涨幅。
民国瓷器之所以被看好,是因为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都不亚于清晚期的官窑瓷器。另外,民国瓷器一些精品大多仿清三代官窑瓷器,不少流至海外,很多博物馆都把这些瓷器看作清三代的官窑,加之民国瓷器距今也有百年历史,不少完全可以和清三代官窑瓷媲美,这无意中抬高了民国瓷的档次和身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