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介祺像
金石学自宋代开端兴起,至今已千余年,金石名家辈出,其中清代陈介祺可谓独树一帜,为金石学史上划时代人物,巨擘大家。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陶父,山东潍县人,出生书香门第,仕宦之家,官至翰林院编修。他对于经史、义理、训诂、辞章、音韵等学问,无不精研,公务之余,嗜好金石文字的搜藏与考释。在金石文字考证及器物辨伪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清史稿》称誉他“所藏钟彝金石为近代之冠”。也被学术界公认为19世纪以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代金石学宗师。因集有三代及秦汉印7000方,陈介祺名其楼曰“万印楼”,他编印的《十钟山房印举》至今仍然是篆刻艺术家的必修课。潍坊、潍城也因此被海内外誉为“金石圣地”,为山东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山东陈介祺故居
陈介祺鉴精藏富,治学严谨,见解独到。他一生所藏古器物数以万计,竟无一伪品,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绝海内。陈介祺的收藏,俨然是一座规模宏大的金石博物馆。据统计,仅青铜器一项,经陈介祺收藏过的就达数百件之多,包括毛公鼎、天亡簋、曾伯簠、十钟等346件,其中商周青铜器248件,秦汉青铜器98件,精品重器,玲琅满目。此外,还有秦汉刻石、各种古泉、古兵,瓷器,铜器、玺印、封泥、石刻、砖瓦、秦诏版、陶器、碑碣、造像、古籍、书画等精品达万件以上。
2015西泠秋拍 陈介祺“十钟山房”藏十钟拓片
除了收藏金石古物,陈介祺对墨拓也非常痴迷。四十一岁时,陈介祺辞官归里,潜心研究金石之道,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藏古,鉴古,传古之中。陈介祺常与拓工彻夜制拓,共同研究实践传拓之法,乐此不疲,沉迷其间,传拓之声经夜不息。经他手拓的钟鼎彝器、权量、陶文、封泥、古泉、瓦当、汉砖、石刻造像等拓片,所绘图稿准确,用墨浓淡适宜,又有西洋透视基础,效果逼真,令人赏心悦目,别具韵味,至今被拓者视为圭臬,为海内外藏家所珍重。
陈介祺书斋“十钟山房”
陈介祺所处的时代是金石收藏和研究大兴之期,其时金石名家辈出,阮元、许瀚、鲍康、吴云、潘祖荫、何绍基、刘喜海等诸多金石同好都与陈介祺有交游,他们之间交流古器,探究学术,各有建树,这为陈介祺成为金石大家奠定了基础。陈介祺所交往的金石家中尤以吴大澂最为值得称道。两人一生之中从未见过面,仅凭书信互通往还,交流鉴古心得,互赠古物拓片,探讨学术问题,相互之间引为知己。
陈介祺是中国近代最大的民间古器物收藏家,更是晚清时期中国最杰出的金石学家和传拓大家。陈介祺金石的一生,对后世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博物学、印学等多学科,都有极大的影响。其学术精神,开一代风气之先。百余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赞赏,史学界、考古界、金石学界、古文字学界、书法界、收藏界无不服膺,皆尊其为翘楚。
2016西泠秋拍 陈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铭刻赏鉴会
2016年12月,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曾在秋季拍卖期间策划推出“拓古为图——陈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铭刻”的赏鉴会。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池长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副馆长罗可程、中国印学博物馆馆长吴莹、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大中、西泠印社理事王义骅、唐存才以及古文字学、金石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藏家、鉴赏家30余人出席了此次鉴赏会。
2016秋拍 陈介祺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及金石铭刻赏鉴会现场
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为到场嘉宾介绍了陈介祺及其考藏古陶文集拓稿本基本情况,西泠印社理事唐存才则为此次赏鉴会带来自己珍藏的数片陶文实物、陶文拓片手卷以及吴昌硕题字的古陶文善本,其陶文实物中有陈介祺当年未曾见到的陶文新品种。
秉承百年西泠印社“金石精神”的西泠拍卖依循“真乃居先,诚为业本”的宗旨,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以其独有的文人情怀和务实创新精神,在12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标识。陈介祺所坚守的文化传统和西泠拍卖一直坚守的文化传统不谋而合。西泠拍卖专门策划金石学大家陈介祺专题,彰显他对传统文化的珍重与坚守,纪念这位以毕生心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做出巨大历史功绩的金石伟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