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2017-03-11 10:03:42 
副标题#e#

  “清明”两字最早来自汉光武帝刘秀,作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崇尚无为而治,执政时期夸自己是清明之世。宋徽宗在看到张择端画作时将之定名为《清明上河图》,其实也颇有几分自夸的味道。

  但当时的北宋是否真为“清明之世”?张择端画作真的是在歌颂太平盛世?我看未必!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看似繁华盛景、阡陌交通,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张择端在画里为我们埋下了一系列的危机,揭露了一连串的问题,当时的宋徽宗没有看出来,反倒以“清明”定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危机1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清明踏青回城的一干人中,一匹白色官马受到惊吓脱缰狂奔(前半身因残破而缺失),白马前方是一头受到惊吓的黑驴,两个马夫在追赶,周围的人们顿时惊慌起来,一老翁急忙招呼在路边玩耍的孩子回家,另一持杖老者侧身而逃,坐在店铺里的食客闻声而望,这仅仅是汴京险境的一个铺垫,预示着后面还将会发生更大的险情,惊马闯进郊市给全卷定下了焦虑的音符。

  危机2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汴京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每坊均设有一座望火楼,消防是朝野最严峻的社会问题,市民后半夜禁止随意用火。按当时规定,望火楼下要有官屋数间,驻屯军兵五百余人,有救火家事则马军奔报,各处府衙领军级扑灭,不劳百姓。这支专业灭火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被称为“潜火兵”,驻扎在望火楼下。遗憾的是画面中这座城外望火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上无一人守望,更不用说准备传报火警的快马,望火楼下两排兵营式的平房已被改作饭馆,北宋末的消防系统已颓败至此。

  危机3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为了抵御荒年和逼退商贾的势力,北宋历朝注重在汴河沿岸营建官仓。但画中绘有两处装卸工卸船的场景,船主们指挥着雇工队伍卸粮到深巷私仓,所有粮船皆非官办,也无督粮官到场监运。朝政丢失了国粮储运的机会,北宋潜在的官粮危机暴露无遗。

  危机4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北宋人在清明节喜欢到河上观水赏鱼,图中拱桥两侧聚集大批人群,可眼下的情景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几个纤夫埋头拉纤却忘了招呼船工放下桅杆,导致桅杆即将撞上拱桥!险情将至,拱桥上下行人大声呼救,纤夫闻声松开绳索,船工放下桅杆,船顶上的船夫奋力用长杆顶住桥梁……而此时桥上文官与武官因轿马之争,仍各仗其势互不相让,桥上桥下险情成为全卷高潮。

  危机5

繁华盛景的北宋其实并不“清明”

  街道两边屋檐多加建雨搭、平房也多有展出来的遮阳棚,或开设买卖,或摆摊设担,经过数次“得寸进尺”,构成了北宋几朝都无法解决的“侵街”现象,交通拥挤、消防堵塞愈演愈烈。商铺云集桥上、城门口拥堵不堪,这些都是汴京城市管理失控造成的恶果。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