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文库出品的《海外馆藏中国文物精萃》源于收藏家翁万戈先生数十年前遍访全球各大艺术博物馆的摄影精华,其中绘画卷(上卷)中收录着一些神秘而特殊的作品,那便是敦煌遗画(意指出自敦煌藏经洞的绢画、纸画)与不同时期的石窟壁画。
通过首都师范大学宁强教授撰写导论,我们可以对这批珍贵的,极具历史价值的早期绘画艺术作品,它们的来源与价值进行初步的赏析,仅从书籍来看,这些流落海外,精美绝伦的历史遗存就已令人惊叹,或多或少也弥补了一些我们无法近距离欣赏的遗憾。
敦煌遗画的来历
1900年,敦煌莫高窟下寺附近的一个巨型洞窟(现在编号第16窟)进口甬道北侧壁上出现了一道裂缝,剥开墙壁后,发现了一个小屋子大小的小型洞窟,小窟内装满了经卷、文书、绢画、纸画,以及青铜香炉等法器,总数量达5万余件。这个墙壁上的小窟(现在编号第17窟),以后便被称为“藏经洞”,窟内发现的经卷、文书等被称为“敦煌遗书”,绘画作品(包括绢画、纸画、麻布画、有图的刺绣品等)则被称为“敦煌遗画”。由于“敦煌遗画”中绢画数量最多,所以有时“敦煌遗画”也被称作“敦煌绢画”。
唐(9世纪) 报恩经变相图 绢本设色 纵168厘米 横121.6厘米 现藏大英博物馆
1907年起,斯坦因、伯希和、鄂登堡等西方考古学家陆续来到敦煌,以极低的价格,半买半骗地把藏经洞出土的“遗书”、“遗画”运往欧洲的博物馆、图书馆收藏。特别是“敦煌遗画”,由于保存状况良好、色彩鲜艳,受到欧美人士的喜爱,成为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敦煌藏经洞出土“遗画”的博物馆主要有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吉美博物馆、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和弗里尔美术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其中大英博物馆和吉美博物馆收藏的“敦煌遗画”数量最多,也最精美。
五代 行脚僧图 纸本设色 纵41厘米 横30厘米 现藏大英博物馆
还有一部分从大英博物馆分割出去的“敦煌遗画”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这部分“遗画”的收藏过程特别令人遗憾、感叹!由于斯坦因到中亚、敦煌考古探险的经费是由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地统治者提供的,所以印度国家独立时,新政府要求分割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斯坦因从敦煌运回“敦煌遗画”。大英博物馆同意了印度政府的要求,“敦煌遗画”被当作文化财产对等分割,双方各拿一半。分割到最后一张画时,双方争执不下,于是将这幅珍贵的“瑞像图”用刀割开,一方一半!就这样,一幅完好保存了上千年的中国古画被现代文明人割成了两半,分别收藏在相隔数千里之遥的两个不同国家。
“敦煌遗画”的发表与研究史
由于敦煌地区气候干燥,这批出自藏经洞的“敦煌遗画”保存状况极好,尽管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这些绘画仍然色彩鲜艳、线描清晰、图像栩栩如生,是我们研究中古时期中国艺术的珍贵资料。
对“敦煌遗画”的整理研究最早英国学者魏礼(Arthur Waley),他的研究成果集中发表在他编的《斯坦因所获敦煌绘画目录》一书中(1931年)。其后日本学者松本荣一在其《敦煌画之研究》(1937年)中第一次系统地介绍发表了藏经洞出土的绘画。松本的研究主要是比对佛教经文,考证了多幅作品的内容。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先生则集中研究了藏经洞出土的白描画稿出版了《敦煌白画》一书。1982年起,英国伦敦大学教授韦陀(Roderick Whitfield)先生,以《西域美术》为题,发表了几乎全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敦煌遗画”。法国吉美博物馆所藏“敦煌遗画”也已经全部出版。“敦煌遗画”图片资料的系统出版,大大推动了相关研究。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