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 《安处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江苏无锡人。家富,博学好古,交四方名士。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赵孟頫。画风早年清润,晚年平淡天真。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生逸气。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安处斋图》等。著有《清閟阁集》。
倪瓒祖父是本乡大地主。父早丧,抚养他的长兄是道教上层人物。在大哥的庇佑下,富贵人家惯出他不少毛病——云林极度洁癖、孤高冷傲。想来这公子哥也是“矫情”,“矫情”到没朋友。还好,云林却是个爱读书的主,单“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一项也值得圈点。他家那座三层的藏书楼乃是鼎鼎大名的“清閟阁”——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历朝书法名画也自不在话下:远有三国钟繇《荐季直表》,近有宋米芾《海岳庵图》……倪瓒犹喜董源、李成、荆浩,想必那《潇湘图》《茂林远岫图》《秋山图》亦常常把玩。反正总之,人家家里好东西多,自然也惯刁了他那双孤高的眼。
云林名声在外,古今学书学画者,不知道他的,少。其画简练,多年来也伪作甚多,但不易画出他的萧条淡泊——不是那样的人,能画出那样的画?确实,云林的画难仿难学:复杂的东西能堆砌组合,甚至偶能掩盖弱点败笔,可简单的呢?都简单成那样了,如何藏拙?简单最难!他的破草房子像儿童简笔画,没有翘角屋檐,而且没有人——倪瓒不画人,他的一首散曲《折桂令》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这话符合他无烟火气的德性,想必这世间没有他看得上的人。试想一悖论:是否越任性,越单纯?
此外,古今作画者讲究浓淡干湿,不好意思,倪瓒的画怎么看,他都“淡”。每观云林画中枯树,想他为什么非要那么干净——云林有极度洁癖,说来也是夸张,他家院子里的梧桐都被他吩咐下人擦死了好多株。他画之前几秒是否刚刚差人擦了个遍,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也只有如此,这树、这山、这水、这世界,才澄澈、才清爽、才透明。总之,这人讲究挺多,跟同代人交往起来也相对困难,甚至会让对方很不舒服,难怪潦倒时遭多人泄愤刁难。可后世,如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倪瓒的画而分俗雅,也是有趣。
古人什么性格,比现代的人好了解——古人名字里已写得很明白。和现代人一样,古人的大名是自己小时候大人们起的,那是大人的价值观。而“号”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追求和审美自允——倪瓒,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他还说自己“倪迂”“懒瓒”,他是什么样的人,还要多明显!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不赴。洪武五年,他作《题彦真屋》诗:“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他不仕。石涛画中的小人儿,喝茶、吃酒、种菜、听琴、划船、散步、游山、玩水……雅士能干的“他们”都干了,有生活情调,萌萌哒,萌化你。可云林的画连个人影也没有,他不在乎谁人的取悦,也不取悦谁——对,雅士不是云林,云林是高士。可这家伙,那颗“不隐也不仕”的高冷心,要如何安放?
这画中的“安处斋”,可以么?
《安处斋图》,近景一脉土坡,树三五株,草屋一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湖波,山脉淡淡,天宇明朗,前所未有的调调。右下倪瓒题诗:“湖上斋居处士家。淡烟疎柳望中赊。安时为善年年乐。处顺谋身事事佳。竹叶夜香缸面酒。菊苗春点磨头茶。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十月望日。写安处斋图。并赋长句。倪瓒。”不隐不仕,漂泊江湖,这“安处斋”可是云林心之安顿处?
此图右上乾隆爷题款。乾隆爷爱题款,没办法,这画曾经是人家家藏的,随手拿来就写了。而且,当时,没有人说他没倪瓒写得好。可是如今,这画安在,这画中人,都去了哪里?
不对,这画中本没有人……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