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2017-03-25 08:05:44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潘天寿 水仙野石 立轴  设色纸本 癸巳(1953年)作 91×62cm

  题识:

  翠羽明瑞自不群。癸巳炎暑挥汗写此。大颐寿。

  皜衣罗袜佩珊珊,浅倦仙妃归宴欢,洛浦幽飞明月白,天风香逗绿衣寒。夜深误幽飞风香互误。寿灯下又书。

  久未作指画,偶然着墨,有怀高且园矣,奈何。寿又记。

  钤印:阿寿、潘天寿、潘天寿印、阿寿、呆寿

  出版:《侨岷华园藏画》,第268-269页,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台湾),1994年版。

  “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这对七言联语,是吴昌硕赠于青年画家潘天寿的。既是缶翁对潘氏的笔墨风格概括准确,亦是蕴含着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潘天寿早年的艺术,无论诗书画印,受到了吴昌硕很大的而影响,继而上溯八大、石涛诸家,至40、50年代形成自家之面貌。诚如曾有人言:初看潘天寿的画,似是八大,也近石涛,又像石谿,更有几分渐江的笔意,再看之使人确信是吴昌硕的传人,多看细看后才确信是潘天寿的杰作。此件《水仙野石》即是潘天寿1950年代艺术成熟风格的代表画作。

  写意水仙盛于吴昌硕,通过勾勒水仙叶片的线条的变化,表现线条的厚度,通过赋色的而变化,表现其光影的明暗。潘天寿此作中的水仙,以指代笔,为水仙写叶,起笔处的稍有留墨,却又是叶片体量感的恰当表现。指画中线条的自然变化,非是毛笔所能企及。“指头画” “漏机于张文通,创成于高铁岭”。在传统文人画看来“指画”乃属“奇门”,是“游戏之作”、“偏侧小径”,不入门堂。故该类画作一直属于画之左道,不受“正统”重视。而潘天寿则认为“……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常中求变以悟常,变中求常以悟变,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他正是抱着扬指画之长,指笔互参、共证化境的信念从事指画实践的,所以其成就之奥秘就指笔关系而言,恰恰在于他“不以奇废平,不以平废奇”的创作思想与表现方法。故在题款中有“偶然着墨,有怀高且园矣”之句。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潘天寿为学生示范指画

  画中前景的石头亦是指笔写就,对比一丛水仙的清秀,画家选择以刚强的线条勾勒石头轮廓,更以浓墨点圆苔,墨色分明,层次立现。潘氏曾言“用墨须能变化复杂,又不落碎、若、平、浊。远视之,整体精神灿然豁人眼目者,可入堂奥。”依其所言,远观是作,果有夺目之感。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中国嘉德2017春拍精品预览:潘天寿笔下的《水仙野石》

  潘天寿的书法,早年师从经亨颐,以“二爨”立基,方正平直。尔后融吴昌硕之金石笔法,以成风貌。画中题字布局错落有致,结字奇崛恣意,用笔收放自如。偶有如画中“归”字,自是兴之所至,天性流露之笔。

  画中初题“翠羽明珰自不群”,将水仙喻为珠玉,生于野石之间,一派卓尔不群的坚贞品格。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文章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