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唐诗》中陆龟蒙《秘色越器》诗文记载
这是我们目前能找得到关于秘色瓷最早的文献记载。千百年来,“秘色瓷”三个字一直活跃于才华横溢、神情飘逸的诗人笔下。作为朝廷贡品,身价与珍宝、丝绸一样高贵。五代十国时期位于杭州的钱氏吴越国把烧造秘色瓷的窑口划归官办,命它专烧贡瓷,且下令“臣庶不得使用”至于它的釉色,也像它的名字一样,秘而不宣,后人也只能从诗人的诗词里感受它那谜一般的美丽!
秘色瓷究竟为何物?
秘色瓷之所以被抬到一个神秘的地位,主要是技术上难度极高。青瓷的釉色如何,除了釉料配方,几乎全靠窑炉火候的把握。不同的火候、气氛,釉色可以相差甚远。要想使釉色青翠、匀净,而且稳定地烧出同样的釉色,那种高超的技术一定是秘不示人的。那么,到底“秘色瓷”是怎样的?在法门寺地宫未打开之前,其实它一直是一个迷?
法门寺地宫全景图
1987年4月,位于陕西省扶风县的法门寺正在进行一项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正当忙碌的工作人员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佛塔地宫。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进展,一块刻有文字的石碑的出现令考古工作人员兴奋不已,这是每个考古人梦寐以求的石碑,因为这块石碑上的文字明确的记载了地宫中的宝物。
根据石碑上的文字,专家把这块石碑简称做《物帐碑》,而就在这块石碑上,有这样一段文字:“瓷秘色椀(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子、叠(碟)子共六枚。”随着考古发掘的进展,专家们在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已经腐朽的木箱子里发现了一堆碗和碟子,经过专家核实与考证,它们就是消失世间,千百年来令世人苦苦寻觅的秘色瓷!
红色框线部分为《物帐碑》中关于秘色瓷的记载
唐代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这批秘色瓷,均为皇帝进献给佛祖之物。这批秘色瓷造型简洁,釉色青釉和黄釉。其中青釉秘色瓷,有玲珑剔透的玉质感。正如《物帐碑》碑文中记载,有碗7件,其中两件为髹漆银棱平脱雀鸟团花纹黄釉秘色瓷碗,还有盘、碟子一共6件。再加上未见物帐碑记载的一件八棱秘色瓷净水瓶,共计14件。
这是迄今为止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能与出土文献《物帐碑》相互印证的秘色瓷,根据《物帐碑》中文字记载也说明秘色瓷最迟在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以前就已经烧制成功,推翻了以往认为的唐代没有秘色瓷的说法!
地宫中室的银香炉之下秘色瓷出土时候的照片
法门寺这批秘色瓷的发现,解决了以往历史文献中关于“秘色瓷”的诸多疑虑与实物证据,解决了在陶瓷发展历史上的重大谜题,此次重大发现,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秘色瓷出土场景照片
关于“秘色瓷”的定义在学术界的几种说法:
秘:
(1)“秘”字所指器物,皆与皇帝或宫廷有关,且“秘”、“珍”、“奇”三字含义相通,于器物名称前,往往用“秘”字。如“秘籍”、“秘玩”、“东园秘器”等。
(2)“秘”字取义:秘不外宣。宋人赵德麟有“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的记载。
(3)“秘”字是和一种叫做秘草的植物有关。因为秘色瓷的颜色是仿照秘草的颜色而制作的,故取“秘”字。
色:
“色”字,唐代作“等级”、“品类”之分类用法,如文献记载所说“上色沉香”、“上色金”、“上色甚好纸”、“中色白米”、“头色瓶”等。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