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讲起中国御窑瓷器的烧造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其中最重要的人物——唐英。唐英字俊公,号蜗居老人、陶成居士,沈阳人,汉军正白旗,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自雍正六年(1728年)佐理窑务,先后榷窑二十余年,是御窑厂历史上督窑时间最长、成就最高的督陶官,史称“唐窑”。
4965 清乾隆早期 唐英自用青花缠枝花卉纹烛台高 H 18.8
唐英在景德镇督窑期间监督烧造的器物可分三类:
■第一类即是大宗供御瓷器,每年由唐英监督烧造上供宫廷。按清档记载,其中不乏唐英亲自设计的创新品种,如转心瓶、甲子万年笔筒等。
■第二类是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的小件文房器皿,见有笔筒、水盂等,喜以山水风景、诗文等入饰,书“陶铸”、“蜗寄居士”等斋号。
■第三类是唐英供奉庙宇神灵的供器,由炉、花觚、烛台组成五供成套使用,皆为青花作品,目前见有雍正十二年(1734年)、乾隆五年(1740年)、乾隆六年(1741年)三种年款,分别供奉天仙圣母、地藏菩萨、东岳大帝、观音大士四位神灵。供奉的寺庙主要分布在京城东面,即今日北京朝阳区一带。其中除雍正十二年(1734年)年烛台仅题书时间外,其余作品皆有长题,详细记载了供奉人唐英的官职、供奉的时间和地点。这批作品无论是胎釉、造型、青花发色、纹饰画工都代表了当时瓷器烧造的最高水准,且又是用于祭祀神灵,意义非凡,因此应是唐英亲自设计监造。目前未见五件成套者传世,仅有花觚、烛台及残器数件。
据表格资料可知,除雍正十二年(1734年)作品外,其余作品按照供奉时间和地点不同可分为五组:
■第一组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朔日供奉于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村四道街东口天仙圣母殿,见有花觚一对传世;
■第二组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朔日供奉于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村二道街西口地藏王菩萨殿,见有花觚一件传世;
■第三组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朔日供奉于东直门外壩北长店村村二道街东口观音大士殿,见有花觚和烛台各一对传世;
■第五组乾隆六年(1741年)五月端月午节供奉于京都朝阳门外东岳大帝案前,见有花觚一件传世;
■第四组乾隆六年(1741年)春月毂旦供奉于东壩天仙圣母案前。这一组唐窑供器烧造数量最多,情况也最为复杂,有明确题识的即见有炉一件、花觚三件、烛台一对传世。经对比可发现三件花觚的纹饰都有不多但明显的不同,说明此组供奉于东壩天仙圣母案前的供器在当时烧造了至少三套。而炉和烛台一对则分别从属于三套之中。仅对比目前公布资料可知,这种同一时间为同一庙宇烧造多套供器的现象仅在本组中出现。
2009年11月23日北京拍卖会第2103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