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金人生活场景的雕塑和金代货币。
文物档案
金代货币窖藏
营口市博物馆保存的金代窖藏货币有35种,其中宋朝铜币有28种,宋朝铜币中的北宋币23种,南宋币3种,金朝货币2种,最晚的是大定通宝。辽阳市博物馆保存的永昌雅居金代货币窖藏(上图所示)发现36种货币,年代最早的为汉代货币,最晚的为金代的大定通宝。该窖藏出土货币数量巨大,是辽宁省目前已知最大的钱币窖藏。据专家猜测,该窖藏可能是金朝东京府“回易务”或“东京路转运司”或私人商户的钱库。
核心提示
3月14日,在本溪市千金沟304国道公路旁发现了一处金代货币窖藏。据专家介绍,我省几乎所有地级市都曾出土过金代窖藏的货币,且朝阳、阜新、辽阳等地出土的货币量都很大。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金代货币窖藏的发现量以辽宁和吉林两省为最多,研究者认为,这和金代的对外战争和实行铜禁的政策有关。
出土货币多为金代窖藏,辽阳一次出土10多吨
3月17日,记者在营口市博物馆看到两大堆保存完好的古钱币。
“这是2002年在大石桥市周家镇大金寺发现的,我们展出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当时那里共出土了一吨多的青铜货币。”营口市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阎海介绍说,这些都是典型的窖藏货币。
古人窖藏货币的形式通常是在木箱、木柜上覆以石板,抑或用灰陶罐盛装,然后埋藏在地窖中。我省著名钱币研究专家、沈阳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姜力华告诉记者:“事实上,我省几乎所有的地级市都有窖藏货币的出土,而且朝阳、阜新、辽阳等地出土的窖藏货币量都很大。”
令人震撼的是在2008年辽阳市文圣区的永昌雅居建筑工地,出土了10多吨窖藏货币,这也是目前我省发现的最大量的货币窖藏。
据辽阳市博物馆副馆长张君弘介绍,永昌雅居建筑工地的窖藏货币出土时保存情况较好,特别是其内部的铜钱整齐码放在一起,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界对它的腐蚀。
如今,金代货币窖藏在我省仍不断有新的发现。就在今年的3月14日,本溪市千金沟304国道公路旁又发现了一处金代货币窖藏。
当然,金代货币窖藏的发现并非我省独有,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地也发现了许多货币窖藏。不过,发现数量以我省和吉林省为最多。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致力于钱币研究的姜力华告诉记者,目前,我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发现的货币窖藏基本为辽代窖藏和金代窖藏两大类,其中约90%为金代货币窖藏。
判断窖藏货币所属年代,是以出土货币中年代最晚的一枚为断代标准。辽、金货币窖藏最容易分辨,比如辽代货币窖藏中只有辽币及其以前的货币,差不多都是一枚当一文的小平钱,而金代货币窖藏中,除了小平钱,还会有折二(一枚当两文)、折十(一枚当十文)等大平钱。据此可知,大石桥市大金寺及辽阳永昌雅居发现的货币窖藏皆为金代窖藏。
出土的金代货币窖藏中,北宋货币约占85%
考古人员在对大石桥大金寺窖藏货币进行系统清理时,发现这批窖藏货币种类多达35种,涉及汉、唐、五代十国、宋和金等朝代,其中宋朝货币无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占绝大多数,金代货币很少。
无独有偶,辽阳永昌雅居金代窖藏的货币也有相似的表现。
“其实,金代窖藏的货币普遍具有这一特征。”姜力华说,“目前已发掘出土的金代窖藏货币,都是以北宋货币居多,大约占85%,唐代开元钱、汉代五铢钱等仅占10%左右,而金朝货币尤其少,甚至不足5%。”
金代窖藏的货币以北宋货币为主,最直接的原因在于金在建国初没有货币。据介绍,金国当时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生活方式仍以渔猎、采集和原始种植为主,人们之间的交易采取以物易物的原始方式。
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金对辽、宋的掠夺。金国发动了一系列针对辽和宋的战争,攫取了大量的货币财富。据《大金国志》记载:“阿骨打十四年六月,括宁江州一路金银帛粟,尽数以往,民间有隐者斩。”宋金通过“海上之盟”联合灭辽后,北宋不但把原来献辽的四十万两岁币输入金,还要每年另纳“燕京代租钱”一百万贯。宋金的“城下之盟”又使金从宋获得更多的岁币。
岁币虽以银两为计算单位,但宋朝无力全部用银两来进贡,因而用铜钱折算,这也是金代窖藏出土钱币多为宋钱的重要原因之一。
“金对辽、宋的掠夺,极大地充实了其货币拥有量。在金朝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境内普遍使用的是宋朝货币。”姜力华说,宋、金之间的对峙,并没有中断贸易上的往来,两国交界地区一直设有榷场,以方便货物交易。由于金朝货币不足,因此,金人多以物换取宋的铜币。
除了以物换钱,金朝还采取种种手段高价收买宋钱,以奖励宋钱的秘密输入。如此一来,数量巨大的宋钱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金朝辖区。
“虽然金朝在海陵王时期曾铸造过铜币,但数量并不多。有金一代,主要使用的仍是宋币和其他朝代的旧币,因此金代货币窖藏中出土的货币种类繁多,却以宋币为主也就不奇怪了。”姜力华说。
窖藏与战乱和铜禁政策有关
“金代将铜币窖藏起来,战乱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姜力华说。
金朝自建立、发展,直至走向衰败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战争、动乱和迁徙。特别是在金末的蒙金战争中,动荡的形势使得许多人逃离家园,他们来不及带走沉重的铜币,只好埋藏在地下。结果埋藏铜币的主人再也未能返回故里,这些铜币也就长久地埋于地下了。
关于埋藏这些铜币的主人,姜力华表示,应是一些官僚、贵族或者商贾富户。在金朝很多地区,百姓日常交易始终为物物交换,接触不到如此大量的铜币。
金朝的禁铜政策也是造成金人普遍窖藏铜钱的重要原因。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中国绝大多数铜矿分布在南方地区,而金朝所在的北方铜矿资源非常少。铜不仅是铸币的重要原料,而且在制造器物上耗量也很大,造成了全国缺铜,为此,金朝实施了严格的铜禁政策。
金天德二年(1150年),金朝对旧币进行改革,限制铜币,强使交钞(纸币)的流通。此次改革在货币史上虽有重要意义,但由于连年战乱,通货膨胀,交钞严重贬值,每贯值不到一文钱,还不够印制的工本费。于是,那些官僚、贵族、商贾富户纷纷弃交钞,转而大量收购铜币。
然而,金朝的禁铜政策十分严格,铜钱既不能销熔,又不准越界。铜钱占有者们,只能将手中的铜钱暂时隐藏起来,以等待这种政策的废除。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