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被两大拍行同时纳入今年春拍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

2017-04-22 09:26:03 网络
副标题#e#

  今年是罗伊·利希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去世20周年。两家国际顶尖拍行先后将利希滕斯坦的作品纳入春拍计划。苏富比方面表示将在五月春拍中拍卖利希滕斯坦晚期的重量级作品《日光浴裸女》(Nude Sunbathing),据透露,这幅《日光浴裸女》此前从未在拍卖场上出现过,此次上拍估价在2000万美元(约合1.38亿人民币)左右。而佳士得也在纽约春拍计划中将利希滕斯坦的《红白笔锋》(Red and White Brushstrokes)纳入拍卖清单。由此可见这位艺术家的魅力。

被两大拍行同时纳入今年春拍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  

▲ 《日光浴裸女》(Nude Sunbathing)

  美国波普艺术之父

  利希滕斯坦被称为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在纽约的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期就因为对美术怀有浓厚热情而开始学习绘画。之后,他进入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美术系学习,在那里获得了美术史硕士学位又被聘为该校的讲师。

  生长于国际大都市的利希滕斯坦习惯并热爱他所处的环境:城市里的喧嚣、夜色中的霓虹、平凡而杂碎的琐事......都市的环境和民众的流行文化给艺术家提供了介意进行构思创作的体验。多年的学院教育背景令他在创作上条理清晰,他以严谨、冷静的态度。充满理性地去描绘他的生活。

  在这成长期间,他对漫画产生兴趣,60年代初罗伊·利希滕斯坦以取材自美国漫画及广告的内容用于波普艺术的创作——《看,米奇》,这令他几乎是一夜成名。70年代他将印刷网点的“点式”画风更多运用在其他题材创作中。随后,罗伊·利希滕斯坦的艺术生涯平步青云,成为美国二十世纪艺坛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之一,创造了与当时抽象表现主义相对的写实的波普艺术绘画风格,其作品被广泛收藏并得到大众的喜爱和追捧。经过二次创作,对商业广告、卡通流行、杂志漫画中的形象进行汲取,将他们上升为高格调的绘画艺术品,因此他也被艺术学界肯定为创造了纯粹的美国新绘画,成为美国波普艺术的中流砥柱。他用标志性色调和大圆点(Benday dots)完美的传递了“美国人的生活哲学”。

被两大拍行同时纳入今年春拍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

▲ 以罗伊·里奇腾斯坦作品为基础创作的 GIF 图像,描绘人们使用交友软件 Tinder 时的状态

  艺术风格及其形成

  上世纪60年代,未经二战洗礼的美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艺术创作上出现了很大的繁荣,西方文化艺术的重点也从二战前的法国巴黎转向了美国纽约。很多新的艺术思潮涌现出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波普艺术运动。美国的波普艺术家关注社会民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度出发,他们不仅关注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而且关注美国社会工业化出现的丑恶现象。他们感知到的这些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平淡的,觉得都只是城市生活中的风景线。他们所要做的就是“挪用”这些元素来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与同时代其他波普艺术家不同的是,利希滕斯坦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并非完全依赖技术手段,而是更多地加入了创作成分。尤其是绘画作品的创作,与另一位“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等纯工业化的艺术生产过程不同,利希滕斯坦的绘画精神更贴近于追求绘画技法和个人创造性的古典派画家。

  通过研究巴勃罗·毕加索、胡安·米罗和保罗·克利,利希滕斯坦将当代艺术理论和流行的平面媒体元素合并在一起融入到了他的绘画中,如此这般对美国流行文化里美学的挪用使得他成为推动波普艺术发展的重要艺术家。在利希滕斯坦所挪用过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运动中,他对表现主义主题的借用突出了明显的讽刺。他将表现主义主题转化为红、黄、蓝三原色和他标志风格的平面,并由此形成了大胆的悖论。

被两大拍行同时纳入今年春拍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

▲ 罗伊·利希滕斯坦

  利希滕斯坦的创作有一个很明显的阶段性过程。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以一种后期毕加索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美国西部的风土人情。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真正的在现有存在的连环画中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最终从里面分离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虽然,作为一个以美式漫画建立名声的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的作品也不只限于波普绘画——他涉猎十分广泛,包括绘画、雕塑、海报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学生时代的他自学素描和油画;二战时期在欧洲担任制图员为他的版画创作打下了基础;60年代晚期探索装饰主义雕塑;90年代受邀创作公共雕塑作品;晚年甚至尝试创作中国式网点山水画,追求东方绘画中闲静安宁的气息......对此,他的说法是:“我的作品无关形式,它是关于‘看’的。”利希滕斯坦的意义不在于一个流派,而在于为波普艺术提供了一个持续不变的观念,关于高低艺术、原创和抄袭、严肃和戏谑、讽刺和赞扬、机械和手工、创造和复制等艺术的讨论。

  无论是时间上阶段的探索,还是形式上不同的尝试,都是一种对艺术系统更深入一步的认识。“系统的感知,就是艺术的一切。”这句话是利希滕斯坦本人在艺术实践创作后的理论总结。意思是说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感知能力,在生活中意识到艺术潜能的存在,最后经过“移置”创作出新的作品。这句话蕴含着波普艺术内涵的同时,也是我们理解利希滕斯坦艺术作品精神的一个切入点。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