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曹丕《典论 论文》
明人尺牍册 水墨纸本 册页(一〇七开)
著录:
1.《萱晖堂书画录》(书录),76-118页,萱晖堂,1972年。
2.《钱载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说明:
本册集明代名臣、学者、诗人、书画家杨荣、李东阳、徐有贞、李应祯、吴宽、祝允明、文徵明、陆深、王宠、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等计六十八家书翰信札八十五通一〇七页,时间跨越二百余年,内容涉及政事、艺文、友朋酬答,生活琐事等社会百态,是研究明代历史及文人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明代书法史及书道艺术的极好资料,可赏可读,十分珍贵。
古代把公私往来的书信称之为尺牍,因多书于近一尺长短的竹、木简上,故又称尺简;又因捆扎封寄,复称尺札。魏晋以后,纸张逐渐普及,交通日趋便利,特别是宋元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越来越频繁,内容亦越来越丰富,书札的收藏,已不再局限于书法艺术欣赏,更关注文字内容的史料价值。
董其昌书札二通
程敏政《雪崖操》
顾鼎臣致碧厓札(之一)-(之三)
书札的内容,不仅涉及书写者生活年代的时事政务,经济生活,更多的则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讯互通:问起居,报近况,告踪迹,谈家务,以及请托求索,吊唁馈赠,学问探讨,德行砥砺……大至军国要务,细至生活琐事,都有具体真实的记载,是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对史学、文学、民俗学的研究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至于其书法,不论是在朝的名宦显贵,还是在野的市民寒士,因多为文人,故都擅书法。而书信目的为达意,没有创作答复书法的矜持与拘束,所以率意自然,能在心手两畅,不求好而自好的状态下发挥书写者的真实水准,因而更能直观体现一个时代的书法趣味的追求,对书法艺术与书法史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
黄道周致冯年翁札(之二)
倪元璐致某年翁札
李应桢致徐德辉札 (之一)、(之二)
此《明人尺牍》册,集明代名臣、学者、诗人、书画家杨荣、李东阳、徐有贞、李应祯、吴宽、祝允明、文徵明、陆深、王宠、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等士大夫文人六十八家书札计八十五通,时间跨越二百余年,内容涉及政事、艺文、友朋酬答,生活琐事等社会百态,是研究明代历史及文人生活状态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明代书法史及书法艺术的极好资料,可赏可读,十分珍贵。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