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收藏 >

黎冰鸿绘画 主张“意章形色笔”五字诀

2017-04-25 10:14:35 网络

黎冰鸿绘画 主张“意章形色笔”五字诀

■黎冰鸿教授作品《南昌起义》

  ■梁照堂 (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

  黎冰鸿是我国老一辈有成就的油画家,又是一位我十分敬重的油画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杭州参加一些美术活动时,跟他见过面。他跟我们当时这些青年画家交流时,一听见我是广东人就很激动。他十分关心广东的情况,作为东莞人,他还说十分想念家乡。

  黎冰鸿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南昌起义》是同题作品中最早的一幅,也是全国当中同题最经典的一幅。

  黎冰鸿原名黎炳康,1913年生于越南鸿基,原籍广东东莞人,1986年去世,享年73岁。早年在广东跟李铁夫学习油画。后来投身抗战救亡运动,1947年到苏北解放区参加新四军随军征战。在队伍里面,他画了不少战地写生、宣传画、战士官兵素描等。解放后,随新四军到华东地区,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并历任该院教授、副院长,同时是浙江美协副主席、杭州美协主席。他早年作品以抗战题材为主,解放后,有条件创作油画后,全心探索油画民族化,探索油画表现重大题材的方向。

  记得与他交流中,印象最深的是,他说:“用油画表现历史重大事件是我的愿望,而且这个愿望我也同步在实现”。他的油画代表作除了上述提及作品外,还有《水电站发电了》《黄昏出击》等。在教学上,他也归纳了一套自己的体会,在华东地区培养了不少油画美术人才,他将绘画技巧归纳成为“意”“章”“形”“色”“笔”五字诀。并把这五字诀成为自己的艺术主张和教学理念,晚年多作油画风景,尤其重视油画的意境创造,不少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所收藏。他的作品有独特的造诣,晚年运用西方绘画的明暗技法和中国画的渲染法交融一起,造型严谨、生动逼真、富有神韵。

  他的历史画不仅通过以史为鉴,体现了画家对历史沉思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的浪漫情怀,同时,历史画那种宏大场面的把控常常是对画家艺术水准的试金石。中国油画历史画创作,黎冰鸿是较早的一个,同期还有董希文、艾中信、王式廓等,他们开拓了中国油画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先河,成为一大批中青年在这方面探索的引路人。1957年创作的这张《南昌起义》直到今日,仍然是中国油画的经典作品,它真实又浪漫地表现了“八一·南昌起义”前夕,率领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在起义指挥部进行最后的部署,起义队伍群情激昂、高呼口号的历史场面。为了在这种宏大场面中突出表现主要历史人物,黎冰鸿巧妙地利用画面色调进行了强化处理。画面一边用了天色已暗的蓝色冷调子,另一边,则利用了煤油灯的黄光,使得画面冷暖对比强烈而和谐。这幅作品,成功地解决了革命历史画创作中的两个问题:再现历史的真实性和在此基础上的精神层面的发掘。

  首先,黎冰鸿在还原历史的元素上,投入了大量精力,对时间、环境、人物以及“八一·南昌起义”的地方,都进行了深入考察,大量收集素材。在这基础上,作品也并没有局限在事件本身,并没有选择表现起义过程,而是往精神深度上把握,着重突出起义之前的部署。画面刻画了数十位革命战士的人物形象,从领导者到士兵都安排有度,一丝不苟,周恩来面容坚定地站在石阶上,一手挥拳,对战士进行总动员,簇拥在周围的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表情沉着而坚定,体现出领导者沉着果断的风范,起义队伍战士们神情凝重而严峻,预示着一场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灯光由低处向四面放射,通过灯光突出了起义领导者形象,增强了那种庄严神圣的革命气氛。逆光而立的士兵高举着红旗,被强烈的光线勾勒出极具张力的轮廓,如同一尊尊的雕塑、一面面矗立着的旗帜、一把把利剑,直刺黑暗的夜空。黎冰鸿在人物组织、色彩运用、静物安排方面都匠心独运。

  黎冰鸿在八十年代就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这幅作品则成为了经典。

  作为广东人,我们也要继承他这种对艺术,对油画表现重要历史题材的热情和激情。(采访整理:梁志钦)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环球美术网www.caanets.com”;本站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每日推荐

每周热点

  1. 1《中华古诗文书法作品选》第一辑出版

艺术批评

收藏关注

推荐资讯

返回顶部